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第1页)

“中国通史(..)”!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

清前期工商业的繁荣

清朝前期的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加发达。顺治时,政府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时,政府鼓励商人开矿,矿冶业迅速发展。云南的铜矿数量多、规模大,乾隆年间有500余处。

那时候,苏州仍以丝织业闻名。而南京、广州等地的丝织业也后来居上,超过了苏州。南京有织机3万多台,所产绸缎行销全国。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扩大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繁荣起来。北京是当时全国性的贸易市场。东南各省和苏州、扬州等城镇都很繁华。西北、西南各地也出现了不少商业城市。

那时的北京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特产。东北的貂皮、人参,江南的水果、绸缎,西藏的麝香、红花,新疆的毡毯,蒙古的皮货,云南和贵州的名贵中药,都出现在北京的市场上。清朝前期,北京最繁华的地区在宣武、正阳、崇文3座门外,那里的富商大贾拥有成千累万的资本。乾隆年间,正阳门外大栅栏一带,已经是店铺、酒楼林立的热闹街市。乾隆时候,扬州的商业十分繁盛,许多行业形成集中的街市,有专营绸缎的“缎子街”,专设茶肆酒楼的北门桥等。

康熙撤藩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夜,顺治帝福临病逝。初九,其子玄烨即位,时年8岁,以第二年(1662年)为康熙元年。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但是,南方的3个藩王却成了康熙帝的一块心病。

三藩问题由来已久。早在顺治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奉命南征,为清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顺治帝在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及时撤除三藩,而是命令他们留守其地。日积月累,三藩势力日盛,成为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三藩拥兵自重,把持地方财政,欺压百姓,甚至利用沿海交通的便利条件,置朝廷的海禁政策于不顾,大肆进行走私活动。

吴三桂颁发的兵部票清

康熙帝即位之初,四大臣辅政。他们对三藩采取笼络、包容之策,企图借助他们的力量对付南明、农民军余部,因而对三藩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三藩的势力更加嚣张。康熙帝亲政后,敏锐地看出三藩已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把它列为自己亲政所必须解决的大事之一。

康熙帝亲政之前就采取措施,逐步削弱三藩的势力,他收缴大将军印,裁兵裕饷,严禁欺行霸市、借势扰民,解除藩王总管云贵两省事务的职务。亲政以后,康熙专心学习经史典籍,借鉴历朝历史,他清楚地认识到:三藩的性质不是同宋初的开国功臣一个类型,而是同唐末藩镇一个性质。于是他更加抓紧整顿财政,筹措军费,扩大兵力,并主动缓和满汉矛盾,以争取民心,为撤藩工作做准备。

康熙帝虽有撤藩之意,但鉴于“三藩俱握兵柄”,他也不敢贸然行动。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平南王尚可喜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尚可喜上奏要求“归老辽东”,主动提出了撤藩问题。康熙帝立即抓住机会,顺水推舟,应允了尚可喜的要求,并对他的行为加以表彰。

一石激起千层浪,康熙帝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二藩的恐慌。其时,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正在京师,他立即派人快马加鞭送给其父书信一封,信中写道:“朝廷久疑王,今二王皆有辞职疏,而王独无,朝廷之疑愈深。速拜疏发使来,犹可及也。”吴三桂为了消除皇帝的疑心,便接受了其子的建议,立即上疏“请求撤回安插”,耿继茂之子耿精忠迫于形势,也上书一封,请求撤回安插。

两王上书到达京城,朝臣对是否撤藩的事情意见不一,大多数官员惧怕吴三桂势力,主张暂时妥协,先行撤去耿精忠的藩国。康熙帝认为与其等吴三桂蓄谋已久,养痈成患,不如痛下决心,三藩并撤。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八月,康熙帝派礼部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礼带手诏前往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赴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炳往福建,会同地方官员料理三藩迁移事务。

但是吴三桂申请撤藩不过是故作姿态,没想到康熙帝竟然如此迅速地批准他撤藩。吴三桂感到愤愤不平,即与其党羽密谋起兵。九月初,康熙帝所遣办理迁移事务的大臣到达云南后,吴三桂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诏书,暗地里却一再拖延动身日期,加紧叛乱的步伐。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逼使云贵总督甘文翯自杀,扣留了折尔肯,自称“周王”,建元昭武,公开反叛清朝。

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臣中主张向吴三桂妥协的人很多,大学士索额图竟然要求将“前议三藩当迁者,皆宜正以国法”。康熙帝也知情势严重,但他知道撤藩的决策没有错,此时向吴三桂妥协,只能长他的气焰,灭自己的威风,他下定决心要与吴三桂一比高低。吴三桂起兵前后,曾经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台湾郑经以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官吏,他还发布了蛊惑人心的《反清檄文》。一时间,滇、黔、湘、蜀纷纷响应。吴三桂主力东侵黔湘,很快兵力便达到14万。接着河北总兵蔡禄也反于彰德,塞外又有察哈尔部布尔民的叛乱,可谓“东南西北,都在鼎沸”。

康熙帝没有退路可走,当即采取措施,布置兵力,“增派八旗精锐前往咽喉要地荆州固守”;停撤广东和福建二藩,孤立吴三桂;拘禁额驸、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家属,赦免散处各地的原属吴三桂的官员,削除吴三桂爵位,并悬赏捉拿吴三桂。

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与清王朝的对抗达到了顶峰。叛军在全国形成了三大战场:耿精忠控制的福建、浙江、江西为东线,湖南是正面战场,以及四川、陕西、山西、甘肃为西线。康熙帝分析形势,定下战略方针:以荆州为战略立足点,顶住湖南战场的吴军主力,只对峙而不主动出击;主攻从侧翼入手,先解决耿精忠、王辅臣两股主要叛军,然后再集中力量对抗吴三桂。康熙帝还并用剿灭、招抚两手,亲自致书王辅臣、耿精忠等人,表示只要他们“投诚自归”,即赦免前罪,仍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康熙十五年(1676年),王辅臣兵变降清。十月,耿精忠投降。十二月,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公开反吴。康熙帝践约,一律优待他们。如此一来,那些参与反叛的将领和将官纷纷投降,吴军渐渐分化瓦解。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暴病身亡。其孙吴世璠即大周皇位,改元洪化。他见势不妙,退居贵阳。清军在解决两翼之后,开始战略反攻,进入湖南。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清军攻克岳州。接着势如破竹,一路收复长沙、常德、衡州。至此,湖南、四川、贵州、广西被收复。康熙帝又下令兵分3路,进军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昆明城破,历时8年的内战以吴三桂的覆灭而告终。

施琅进攻台湾

平定“三藩”之乱后,统一台湾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台湾此时成了最后一块反清复明的活动基地。郑成功到台湾后不久,就生病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率领郑氏部属,在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活动,仍然沿用明朝年号。1681年,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筹划攻台。施琅(1621年~1696年)是福建晋江人,他以擅长海战著称,曾随郑成功起兵抗清,后投降清朝。他到了福建后,就布置打造战船,操练水师。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台湾郑氏早已听到风声,派久惯海战的大将刘国轩坐镇澎湖。刘国轩修建炮城,排列战舰,准备迎战。六月十六日,清军船队集齐,两军开始交战。施琅一马当先,首先驾船冲入郑军中。郑军气势强盛,各营镇战船争先恐后,围绕清军战船猛攻,施琅被流弹击中受伤。清军船只多,挤在一起,难以发挥威力。初战受挫,施琅传令各船将士不许卸甲,严阵以待。六月二十二日清晨,清军誓师出战。施琅将船分为8队,每队7只。他自己统领一阵,居中调度。又派80只船为后援,50只船在东侧截敌后路,50只船在西侧作为疑兵进行牵制。两军相遇后,炮如雨下,烟气蔽天。在清军的奋力冲杀下,郑军渐渐不支,将士丧失了十之七八。刘国轩知道大势已去,不敢再战,急忙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台湾岛上。

台湾一些郑军将领听说清军来势凶猛,于是变节纷纷派人与施琅接洽,里应外合,协助清军。清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台湾本岛。清军占领台湾的消息传到京师,康熙帝大喜,封施琅为靖海侯。收回台湾后,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台湾的历史、地理缺乏认识,竟然认为台湾地域狭小,得到了不会增加领土面积,失去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因而他们主张弃台。对此,施琅坚决反对,上疏力争,提出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保卫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一旦放弃,必然重被荷兰人占据。

康熙帝完全赞同他的主张,下令设立台湾府,下属3县,归福建省管辖。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这不仅对国家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对台湾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靳辅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是康熙帝执政后所做的一件大事。1676年,黄河又发大水,扬淮地区7个州县成了一片汪洋。康熙帝毅然着手治理黄河,他选用了精明能干的武英殿学士靳辅当河道总督。靳辅(1633年~1692年),辽阳(今属辽宁)人,他带着熟知农田水利的陈潢,从黄河河口溯流而上,沿河视察了湖堰闸坝,勘测水情地势,亲自找两岸百姓和工匠了解情况。晚上,他们查阅典籍资料,研究治河方略。他们往返几百里,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终于拟定出大修黄河的方案,奏章报告给康熙皇帝。他们提出,必须把黄河、运河、淮河视为一体,通盘治理。在治河技术上,除了承袭前人筑堤等办法以外,他们又提出了许多新办法。如:放淤固堤法,把大量泥沙引到河岸的低洼地区造田;开引堵决法,使决口不堵自灭;以及测水法、减水坝法等。

康熙皇帝觉得靳辅的治河方略既大胆又合理,并调来成千上万的工匠、役夫,日夜施工。靳辅和陈潢每天亲临工地监督。民夫们先在黄河下游挖河150公里。这样,不仅疏通了河道,而且用挖出的河土筑坝,填堵大小决口,使河水安然入海。然后,他们又在河南等地黄河中游河岸修筑堤坝,成功地控制了周围河泽湖泊进入黄河的水量。在淮河和运河先后动工,或堵决口筑堤坝,或开河挑河改运口,把运河入黄河的河口由地势低的地方改到地势高的地方。结果长年淤积的扬淮地区7州县的洪水退去了,运河漕运也畅通无阻了,漕船行经河泽的航程缩短了十分之九。后来,在靳辅59岁时,他再一次被康熙帝任命为河道总督。靳辅死后50年内,黄河没有出现严重的水患。百姓们怀念他,纷纷说他是“河伯再生”,还为他建立了祠堂。

靳辅留下的《靳文襄公奏议》《治河方略》,陈潢留下的《治河述言》(由他的朋友张蔼生整理)都成为我国水利史上的名著,受到后人的重视。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大阅兵之盔甲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清政府商议攻取雅克萨城。不久,康熙帝命都统彭春统兵、副都统班达尔沙偕同佟宝等参赞军务,命令建义侯林兴珠、都督何佑等率福建藤牌军,并且调拨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的火器兵前往协助攻城。同年四月,清都统彭春、都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满、蒙、汉官兵3000多人,分水陆两军分别从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瑷珲镇)和卜魁城(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向俄军的重要据点雅克萨进发。六月二十二日,清军抵达雅克萨城下,康熙帝用满、蒙、俄3种文字照会俄方,要求俄国方面撤出雅克萨,归还逃犯,以雅库茨克(今俄罗斯境内)为中俄边界,但俄方予以拒绝;二十四日,俄方援军赶到,清军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列在阵前,做好攻城准备;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向雅克萨发动进击。哥萨克势绌兵败。这天夜里,清军水陆并进,经过一昼夜激烈战斗,俄军伤亡惨重,尸横遍野,陷入绝境,但是其所余部将仍顽强抵抗。清军副统帅郎谈于是下令在城下三面积柴,准备焚城。俄军只好出城乞降,并发誓不再回到雅克萨城,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遵照康熙帝旨意,将托尔布津及部属、妇女、儿童免去死罪,全部放回俄国,并放出被掳掠的清朝边民。这样,由满、汉、蒙、达斡尔等民族组成的清军,在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下,攻克了被俄军侵略占据了20年之久的雅克萨城。

圣世巫医  唐诗三百首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历史的教训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我有一尊炼妖壶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春禧宫谋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德国  飞毡  抱天揽月传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热门小说推荐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宠文双强双洁种田经商空间系统)来自现代的鬼魅杀手苏沫,一不小心到了这个架空时代,还是无父无母带着幼弟幼妹的女孩身上!这也太惨了吧,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好还好自己为了任务成功学了一身技能,不愁没处发展!只是这货谁啊,你的高冷呢?你的霸气呢?你的面瘫呢?你怕不是被人偷换了吧?来人把这货拉走,我不认识!娘子,要不要来深入了解一下为夫是不是换了呢咳该做饭了后来啊,苏沫都不清楚到底是谁先走进了谁的圈套,但也甘之如殆了!...

升斗小民

升斗小民

高升,小名八斗。括弧跟历史上那个曹八斗不是一码事,而是小时候老爹用了八斗小米熬米汤,好歹才算将就活,故以八斗为念。性别男,体貌特征胖,生理年龄25,心理年龄未知,括弧很有可能是一位数。特长,能吃好像也算吧?至今未婚,欲寻异性伴侣,非诚勿扰。括弧现有二子一女,长子高粱7岁,长女高小米六岁半,次子高豆豆六岁。...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由作者连青锋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全能高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忘川花未央

忘川花未央

作者文兰公子的经典小说忘川花未央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忘川花未央忘川,我是未央。一世相约,三世痴恋。天界皇子爱上人界丑女?不要太奇怪。无论你是妖,是魔,是人,是仙,都是我此生唯一。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陪你。...

婉媃传

婉媃传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