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 佛教生活(第1页)

“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一节

佛教生活

佛教初传入中国之时,佛法只有一派。其后,佛教分而为三派,即教、禅、律。教派之学大盛,又析为南山、瑜伽、慈恩、天台、贤首几宗;禅学大盛,又析为临济、沩仰、云门、法眼、曹洞诸宗;律学之下,又可析为会正、盗持两宗。其派既分,于是互相矛盾,纷争随之而起。禅则讥教之“滞于名相”,而教则讥禅之“游于空寂”。至于律学,虽然也为禅宗所奉持,但禅与律两派的趋向与取舍也各不相同。于是,佛家之学,师异旨殊,各立门户,不相出入。

一明朝廷的佛教管理政策及制度

明太祖曾经有过一段出家为僧的经历,对佛教自有一种天然的同情态度。但作为一个新王朝的开拓者,他也洞悉佛教内部的诸多弊端,而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弊端很不利于新王朝统治的稳定。所以,他在重视佛教的同时,也对佛教进行了部分的整顿。

明太祖对待佛教的态度,可以洪武十四年(1381)为界,前后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此以前,主要沿袭元朝的佛教政策,尤其是在洪武五年以前,这种因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这段时间里,他一方面建立大法会,诏谕佛教界的高僧说法,让那些善世、禅师来统治整个佛教界。另一方面,他又修治寺庙,召用僧人,对佛教显得极为重视。自洪武十五年以后,他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的佛教管理机构,使佛教的管理衙门化。与此同时,他又裁定了佛教的宗派,开始对佛教实行严厉的整顿。

(一)僧官衙门

对日益扩大的佛教势力,若不加以管理约束,势必对现实统治构成威胁。早在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就创设了善世院,让僧人慧昙统理佛教事务,初步确立佛教管理机构。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革去善世院,

由中书省及其辖下的礼部等世俗衙门管理佛教。

洪武十四年六月,礼部正式向朱元璋提出了设置僧司衙门的方案。

洪武十五年四月,正式成立了僧录司,专门检束管理天下的佛教徒。

僧司衙门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在中央,设僧录司,掌天下僧教之事。所设职官如下:善世二员(左善世、右善世),正六品;阐教二员(左阐教、右阐教),从六品;讲经二员(左讲经、右讲经),正八品;觉义二员(左觉义、右觉义),从八品。在地方上,府设僧纲司,掌本府僧教之事,有都纲一员(从九品),副都纲一员;州设僧正司,掌本州僧教事,有僧正一员;县设僧会司,掌本县僧教之事,有僧会一员。所有僧众,均由这些僧官衙门管理,僧众需要恪守戒律清规,如果有违犯,就由僧录司处理,其他有司衙门不得干预。惟有僧众所犯之事与军民相干,方许有司惩治。

洪武初年,慧昙领善世院并统理佛教事务时,其品衔是二品。而当僧录司建立后,其左、右善世已降为正六品官,地位显已下降。尽管僧司衙门官员均如宋制,但仅是一种官阶,而且不支俸禄。与此同时,明太祖对僧司衙门的职权也作了一些限制。如僧录司的官印虽由左、右善司掌管,但每次署押,必须在全体僧官的见证下方可,但凡有一人不在场,亦不可署押。

在僧录司之上,朝廷由礼部约束僧录司。此外,在京城,朝廷还不时派遣御史、给事中、锦衣卫,巡视各座寺院。景泰二年(1451),僧录司就上奏,认为京城的寺院全都是敕建之寺,每寺各有住持。而御史、给事中等往来巡视,如果正好碰上住持外出赴斋会,就会遭到“笞辱”。奏疏要求停罢御史、给事中等对寺院的巡视。此奏获得景泰皇帝的同意,此后,京城各寺仍由僧录司自行约束。

按照制度规定,僧录司额设官员仅为八员。至成化年间,《明实录》说僧录司官员增加了“几四倍”。但实际的统计数字,则是到成化二十一年(1485),僧官善世以下共计98人,增加了十余倍。

尤其是到了正德三年(1508),僧录司官员可以通过纳银而获取,更是导致僧官泛滥。当时明武宗下令,僧录司官缺,僧人只要纳银50两,就可以赴礼部“准其承袭”。

(二)度牒、僧籍制度

一个出家的僧人,如果要取得合法的身份,就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度牒。从某种意义上说,度牒是国家承认僧人身份的一种凭证,同时也是朝廷控制宗教并限制僧人人数的有效手段。

在宋元两代,一般采取“计僧鬻牒”的办法,即僧人需交一笔钱,才能取得度牒,名曰“免丁钱”。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下令蠲去免丁钱,普给天下僧人度牒,并著为令。

度僧之法,明太祖时为三年一度。至永乐年间,由于僧人数量日渐增多,故明成祖将其改为“五年一度”,甚至一度将那些剃度师按例发往五台山输役。

至天顺二年(1458),因为僧人冒滥更甚,明英宗又改为“十年一度”。

至景泰年间,僧人只要运送米粮,不用再行考试,就可以合法取得度牒。如景泰五年(1454),景泰帝从户部尚书张凤之奏,下令僧人只要从通州运米20石到口外万全等处官仓交收,以备军用,就可以取得度牒。

度僧的考试制度已大体流于形式。据僧录司的上奏,景泰五年,礼部曾奏旨度僧,当时定议须审勘明白及通晓佛书之人,由僧录司造册送部给度牒。但圣旨下了半年,一些僧人畏避查考,竟然“天下僧流无一人赴司者”。

这显然是因为当时可以通过运粮至口外而合法取得度牒,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私度的广泛存在,而且私度已习以为常。

成化年间,出现了输粟获取度牒的制度。如成化二十年(1484),明宪宗颁发空名度牒一万道,分送山西巡抚叶淇、陕西巡抚郑时芳,“愿为僧道者令诣被灾者输粟十石,以助赈济,给度之”。

正德三年(1508),明武宗下令发下僧人度牒两万道,给北京、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东、宣府、大同等地,每名僧人只要纳银10两或8两,就可以获得度牒,而那些无力纳银者,则勒令还俗。

这显然与明初的度牒制度相左。明初度牒制度,已经实行了“免丁钱”,而是采用了严格的考试制度,而成化、正德年间则已完全演变为出卖度牒制度。

按照明代的制度,僧、道人数有额设之制,不过3万有余而已。然而自成化二年至弘治九年(1496),三次开度,已经超过35万人。额设正数之外,增加了十倍。

(三)寺院数量的控制

明太祖对待佛教,主要采取了优惠、宽容与整顿、控制的双重政策。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谕令天下:任何南北僧道之人,不论是头陀,还是有道的善人,只要愿皈依三宝,或者接受五戒、十戒,甚至“持斋戒酒,习学经典、明心见性”,并且随身携带戒牒与执照,不论是山林城郭,还是乡落村舍,都允许他们“结坛上座,拘集僧俗人等,日则讲经说教,化度一方,夜则取静修心”。

在宽容的政策下,明初短短的十几年中,僧人得以自由地结坛讲经,佛教的势力也随之得到长足的发展。

对日益扩大的佛教势力,若不加以管理约束,势必对现实统治秩序构成威胁。明太祖以官方的名义,确立了一套颇成体系的佛教管理机制,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佛教实行有效的整顿与控制,并解决佛教内久已存在的一些弊病。在这方面,可以太祖在佛教上倡导“修行”以及他对“力行之僧”的格外重视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他所谓的“力行之僧”,不是贪图世俗的荣华,以忍辱的方式,既求得修行之果,又不缺世俗的享受。而是远离尘嚣,以肉体的痛苦,求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且获得人格上的健全与完整。

佛教势力的发展,势必会与传统统治秩序的稳定发生直接的利害冲突。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也主要出自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怕民间胡乱披剃度僧,导致鱼龙混杂,僧人不务祖风,败坏门风;二是寺院所辖田地,很多采用“寄庄”的方式,只纳秋粮,别无科差,无疑也会影响到朝廷的赋税与徭役;

全球进入异世界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全面崛起  刘寅传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万古最强龙婿  李俊峰  神道仙尊  重生我是一个神  我的特效时代  位面三国争霸  中国皇帝全传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八方云动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大佬好可怕  工者足迹  修罗战神在都市  

热门小说推荐
都市最强狂婿

都市最强狂婿

绝世高手陈天接到秘密任务,入赘苏家,并成为上门女婿。本以为生活从此一片黑暗,可谁料他却意外开启一段羡煞旁人的牛叉人生!...

快慢穿百变人生

快慢穿百变人生

易兮纯作为一个精神穿越体验者,和其余十一人参加了蓝星科技的快慢穿实验。易兮纯开始在012号指引下,进入到不同世界完成快穿实验,百变人生就此开始。易兮纯开始了角色扮演,农女灭族少将军乱世中的乞丐生活在魔法世界的女警卧底一只努力的虫子奈何桥灵每一个世界扮演着不同名字性格命运的人,命运扭转成功还是失败?为何不论到那个世界都能遇到同一个人?原来还是神助攻是抱大腿呢?还是抱大腿呢?还是抱大腿。ltbrgt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快慢穿百变人生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快慢穿百变人生最新章节快慢穿百变人生无弹窗快慢穿百变人生全文阅读...

医尊叶天擎宋采薇

医尊叶天擎宋采薇

五年前,叶天擎沦落街头,乞讨为生,是她给了他活下去的信念五年后,叶天擎得神医真传,强势归来,发誓要给她整个天下!...

房遗爱高阳公主

房遗爱高阳公主

第一章洞房跪下是由作者大名府白衣著作的穿越重生小说,作者文笔极佳,题材新颖,推荐阅读。第一章洞房跪下精彩章节节选一觉醒来,竟然变成了大唐原谅帽之王房遗爱身上。...

我只有一点小钱

我只有一点小钱

我只有一点小钱,可架不住女神往死送了,今天送个十几亿的公司,明天送矿我真没多少钱啊...

全能透视邪少

全能透视邪少

宁瑞第一次下山,发现城里的女人就是不一样。第一次见面,那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就要拉我进房,这可咋办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