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节 服饰制度与社会风尚(第1页)

“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一节

服饰制度与社会风尚

每当新王朝建立之时,就会重新建立起一整套的衣冠服饰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明代也不例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是因为地域的差异,服饰的社会风尚也是各呈风采。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服饰时尚的形成是服饰等级制度日趋崩坏以后的产物,而服饰时尚一旦形成,则对传统的等级制度就会产生更大的冲击。

一服饰等级制度

明初洪武元年(1368)的某一天,都城南京,风和日丽。一群不知深浅的军人、游民,一时兴起,将靴子的高帮截短,并用金线作装饰,足蹬短靴,穿着鲜艳华丽的服装,聚在一起,蹴鞠玩耍。突然,街上蹿出一帮公人,一把铁链,将这些人锁住,带到五城兵马司。经过上报朝廷,这些人最后均落得一个被卸了脚的可悲下场。

这批人为图一时兴致,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一件很不经意的小事,使他们成为触犯朝廷大法的罪犯而被砍了脚。事情的原由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法令说起。

众所周知,自元世祖起兵大漠,统一中国以后,变易中原旧制,使原本中原地区的衣冠制度荡然无存。这种“胡俗”的特点就是,不论士庶,还是百姓,都是辫发椎髻,衣服则为袴褶窄袖,还有辫线腰褶。妇女的衣服为窄袖短衣,下穿裙裳。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令,恢复唐代的衣冠制度。诏书规定,士绅百姓都在头顶束发。朝廷官员的装束为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袍,束带,着黑靴。士子百姓的装束是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用黄、玄两种颜色。教坊司乐工头戴青色卍字顶巾,系红、绿两色帛带。士绅百姓妻子的首饰允许使用银并镀金,耳环用黄金并珍珠,钏、镯用银。穿着的衣服为浅色团衫,用纻、丝、绫、罗、绸、绢制成。乐妓带明角冠,穿皂稍子,不许与庶民妻子相同。

(一)服饰等级制度中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规定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主要从面料、样式、尺寸、颜色四个方面,确立了一代服饰的等级制度。

这套服饰制度的中心内容是贵贱有别,服饰有等。不同等级的人,都只能享用本等的服饰,不能混同,更不能僭越,越礼犯分。

从服饰面料来看,只有王公贵族、职官,才能享用锦绣、纻丝、绫罗等服饰面料,庶民百姓之家不能穿着锦绣一类的衣服,只能用绸、素纱。而商人,只能用绢、布,更不许用绸、纱,部分体现了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思想与基本国策。

首饰只有皇宫后妃、命妇可以用金、玉。一般百姓家的女性起初耳环可以用黄金、珍珠,钏、镯并其他首饰则只能用银,或在银上镀金。到了后来,更是严加限制,百姓家妇女首饰只能用银。

至于品官、庶民服饰的面料、质地,在洪武六年(1373)颁布的法令中也有详细的规定,并予以整齐划一。一品、二品官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顶、帽珠用玉;三品至五品官,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其他可以随意使用;六品至九品官,用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用玛瑙、水晶、香木;庶民百姓用绸、绢、纱、布,巾环不许用金、玉、玛瑙、珊瑚、琥珀等作为饰物;掾史、令史、书吏、宣使、奏差等杂职,凡是未入流的官员,所用均与庶民相同,帽不用顶,帽珠可以用水银、香木;校尉束带、幞头、靴鞋,雕刻杂花象牙绦环,其余与庶民同。

就服饰的样式而言,各色人物也均有自己的本等服饰,不能僭越。职官的装束大致已如上述,总体上为头戴乌纱帽,

身穿圆领袍,腰间束带,脚蹬黑靴。职官的服装,也以品级的高下而样式各有不同,等第俨然,大体是以袍上的动物绣图区分品级的高下。此外,尚有两项特殊的规定:一是从一品到六品的职官,可以穿四爪龙图案服色,并用金绣制成。二是勋戚之家,只有合法继承爵位的嫡长子一人可以用纱帽束带,即用文官服色,其余只能使用武官品级服色。

教官虽属文官系列,按品使用文官服色,但他们为人师表,需要有所尊重,在服饰上也当另作规定。起初,府、州、县学官的冠服与士人未入仕者相同,而阴阳、医学等技艺之流却有冠带。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规定,教官上任,都赐衣服,“使之所重”。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下诏,给学校训导冠带。

生员、贡监生为缙绅的后备力量,一向为明太祖所重视,所以也有他们的本等服色装束。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命工部制生员巾服的式样,三易其制,始定生员衣冠。这就是生员头戴软巾,腰系垂带,身着襕衫。襕衫始于唐代。唐人马周采用三代时的布深衣,又在其下加上襕及裙,称之为“襕衫”。明代生员的襕衫用玉色绢布制成,宽袖,皂色缘,皂色绦。

根据明代的制度,生员贡举进入国子监以后,服色一无所变,直至殿试并选授官职后,才改穿命服。洪武年间,曾允许监生带遮阳帽,作为长途遮阳之用。这种遮阳帽就是举人圆帽,大体与唐代的席帽、宋代的“重戴”相近,举人、监生往往私自戴此帽,作为自己的本等服色,以便与生员监生相区别。洪熙年间,又将监生的蓝衣改为青袍。

令史、典史在职官系列上属于杂流,也有自己的本等服色。以前,五军都督府提腔、掾史,六部都察院都吏,各道书吏,都已制巾,样式与庶民之巾不同。洪武三十年(1397)下诏,命天下令史、典吏都戴“吏巾”。

妇女尤其是那些诰命夫人的服饰式样,也是井然有序。洪武五年(1372)二月,定文武官员命妇服饰。命妇服饰包括大衣、霞帔,以霞帔上金绣纹饰的不同作为区分命妇的等第。至于民间的妇女,礼服只能用素染色,绝对不能用纹绣。

同年九月,又定命妇礼服式样。命妇礼服为圆衫,用红罗为面料,上绣重雉作为等第。其中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六品四等,七品三等,其余则不用绣雉。

洪武二十四年,又定命服冠服。其中公、侯、伯命妇与一品命妇相同,穿大袖衫,用真红色。二品至五品,纻、丝、绫、罗随意使用。六品至九品,绫、罗、绸、绢随意使用。霞帔褙子,均用深青色缎匹。公、侯及一品、二品命妇,金绣云霞翟纹;三品、四品,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品、七品,绣云霞练雀纹。命妇的首饰,一品命妇冠,用金饰;二品至四品冠,用金饰;五品至六品冠,用抹金银饰;七品至九品,用抹金银饰。当然,不同品级内首饰质料虽相同,然又以件数的多寡加以区分。

确定了命妇与庶民妻子衣服首饰的等级之后,至于那些待字闺中女子的服饰,也有统一的规定。按照宋代的制度,女子年二十而笄,未笄之前,服饰之制,史无明文。洪武五年(1372)规定,闺中女子服饰一概作三小髻,金叉珠头巾,穿窄袖褙子。

明代服饰制度除贵贱有序之外,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良贱有别。乐工、优伶、娼妓这些贱民,其服色显然又要低庶民百姓一等。明太祖在南京乾道桥创立一座富乐院。其中男子戴绿巾,腰系红褡膊,足蹬带毛猪皮靴。妓女戴皂色冠,身穿皂色褙子,出入不许穿华丽的衣服。

如前所述,乐工起初是戴青色卍字巾,系红、绿二色帛带。而乐妓则戴明角冠,穿皂色褙子。顾起元的记载与此稍异,说明其间仍稍有变化。到了洪武二十一年,教坊司乐妓就连戴冠穿褙子也在禁止之列。很显然,乐工、优伶、娼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对其服饰的限制,无非是以此与庶民相别。

服饰的尺寸大小也有定制。明初所定服饰的尺寸,追求宽大,反对便易短窄,以求遵守古制。其中规定:官员衣服宽窄以身为度。文官衣长自领至裔,离地一寸,袖长过手,复回至肘,袖桩广一尺,袖口九寸。公侯、驸马与文职相同。耆民、儒士、生员衣服尺寸与文职同,只是衣袖稍短,过手复回,不及肘三寸。庶民衣长离地五寸,袖长过手六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五寸。武职衣长离地五寸,袖长过手七寸,袖桩广一尺,袖口仅出拳。军人衣长离地七寸,袖长过手五寸,袖桩广不过一尺,窄不过七寸,袖口仅出拳。

显然,这种对衣服尺寸的规定包含以下两层用意:一是通过衣身、衣袖的长短,袖桩的宽窄,袖口的大小,藉此区分官与民的不同身份。长、宽、大者,为官;短、窄、小者,为民。当然,在民之中,同样也有列于“四民”之中的农、工、商与没有“生理”的游食光棍之别。根据史料的记载可知,晚明那些在街上整日游荡的光棍,他们的穿着打扮大体上是“短衣长裙,高帕细网”。

这种穿着既遵循了一种“民”的等级特点,却又与一般的百姓有别。在中国的服饰文化中,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一直流衍至清末民初,以致时称缙绅为“峨冠博带”,

劳动工人为“短衣帮”。二是藉此区分文武,在服饰上更多地考虑文武的差异。武官、军人的衣服尺寸比文职短小,其用意显然已将实用性因素考虑在内。换言之,文官衣服尺寸追求观瞻,而武官、军人衣服则追求实用。

此外,明太祖朱元璋限定服饰的颜色,藉此确立等级。服饰颜色,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尚黄。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赤色。官员服色以赤色为尊,甚至在征讨蒙古人时,所用旗帜、战帽、袄裙,全用红色,其原因均是由于明朝“以火德王,色尚赤”之故。

当时还规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官吏军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律。

(二)服饰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

按照传统的观念,只要将衣冠制度整齐划一,就可以改变风俗。道理很简单,帝国传统的服饰观念认为,中国与蛮夷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崇尚文物;而人类与禽兽的主要差异,则在于人类有衣冠。明太祖朱元璋所刻意创设的一整套服饰制度,除了变革“胡风”、恢复汉、唐衣冠之制外,其中的服饰底蕴仍然包括传统的等级制与礼教两大特征。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这套服饰制度自始至终贯穿着传统的等级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维系贵贱之等,以便良贱有别。

正如明人解缙所言:“其士农工商之人,异其衣冠,使四民不收之人,无容其身。”

可见,所谓“异其衣冠”,也就是等级差别。概言之,一是官、民之别,也即只有官员之家衣服才可以用金绣、锦绮、纻丝、绫罗,而一般庶民百姓就只能穿绸、绢、素纱;庶民百姓之靴不得裁制花样,并用金线装饰;庶民百姓家妇女首饰、钗、镯,不许用金、玉、珠、翠,只能用银。二是农商之别,即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之衣,而商人就只能穿绢、布;农家有一人经商,就不许穿绸、纱。

所谓“四民不收之人”,一是指游民,二是指贱民。等级制的理论基础是“天尊地卑,理势之必然”,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居处安分,安于本等服饰,不得僭用。这套服饰制度,尽管自明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受到冲击,但直至明末,服饰等级制度仍然在发挥作用。如明末清初人姚廷遴就说,“明季服色,俱有等级”,秀才戴巾,百姓戴帽。如果是一般庶民百姓,即使家里极富,不许戴巾。

这是最好的例证。

工者足迹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全面崛起  八方云动  李俊峰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中国皇帝全传  万古最强龙婿  重生我是一个神  神道仙尊  我的特效时代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修罗战神在都市  大佬好可怕  刘寅传  全球进入异世界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位面三国争霸  

热门小说推荐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宠文双强双洁种田经商空间系统)来自现代的鬼魅杀手苏沫,一不小心到了这个架空时代,还是无父无母带着幼弟幼妹的女孩身上!这也太惨了吧,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好还好自己为了任务成功学了一身技能,不愁没处发展!只是这货谁啊,你的高冷呢?你的霸气呢?你的面瘫呢?你怕不是被人偷换了吧?来人把这货拉走,我不认识!娘子,要不要来深入了解一下为夫是不是换了呢咳该做饭了后来啊,苏沫都不清楚到底是谁先走进了谁的圈套,但也甘之如殆了!...

升斗小民

升斗小民

高升,小名八斗。括弧跟历史上那个曹八斗不是一码事,而是小时候老爹用了八斗小米熬米汤,好歹才算将就活,故以八斗为念。性别男,体貌特征胖,生理年龄25,心理年龄未知,括弧很有可能是一位数。特长,能吃好像也算吧?至今未婚,欲寻异性伴侣,非诚勿扰。括弧现有二子一女,长子高粱7岁,长女高小米六岁半,次子高豆豆六岁。...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由作者连青锋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全能高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忘川花未央

忘川花未央

作者文兰公子的经典小说忘川花未央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忘川花未央忘川,我是未央。一世相约,三世痴恋。天界皇子爱上人界丑女?不要太奇怪。无论你是妖,是魔,是人,是仙,都是我此生唯一。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陪你。...

婉媃传

婉媃传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