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明朝的科技与文化(第1页)

“中国通史(..)”!

四、明朝的科技与文化

观象台建成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文仪器则仍留在南京,钦天监人员仅凭肉眼观察天象。正统二年(1437年),钦天监派人去南京,用木料仿制宋代浑仪和元代简仪等天文仪器,运回北京校验后浇铸成铜仪。正统七年(1442年),修建钦天监、观星台,并安装仪器。正统十一年(1446年),又建造晷影堂。其规模和布局与南京相同。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宋应星(1587年~1667年),字长庚,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人,是我国明代晚期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祖父宋景曾做过都察院左都御史,是明代中期重要阁臣。宋应星共有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

天工开物·采玉图

天工开物·开采银矿图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资质特异,“数岁能韵语”,有过目不忘的才能。他幼时与兄应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读书,一次因病卧床休息,躺在床上边看边记应背文7篇。等到课上馆师考问时,他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令馆师大为惊叹。年纪稍大,考入本县县学做庠生,熟读了经史及诸子百家,推崇张载,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宋应星与兄应升同赴江西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两人同榜考中举人,他名列第三,应升第六。在当时江西的1万多名考生里面只录取83人,奉新只有宋应星兄弟2人,故称“奉新二宋”。同年秋,兄弟二人赴京师参加次年的丙辰科会试,结果没有考中。事后得知此次考试涉嫌舞弊,状元的考卷是他人代作的。为了下次再考,他们前往江西九江府的白鹿洞书院进修。此后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和天启元年(1621年),宋应星兄弟两次上京赶考,可惜都未能考中。45岁以后,宋应星对功名逐渐冷淡下来,开始将主要精力用于钻研与国计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准备着手编纂一部科技巨著。

崇祯七年(1634年),宋应星出任袁州府分宜县县学教谕。在任职4年时间里,他编著了大量的著作并刊行,有《野议》《画音归正》《天工开物》《论气第八种》和《卮言十种》等。

崇祯十一年(1638年),改为福建汀州府推官,是地方司法官员。

崇祯十四年(1641年),调升亳州知州,为从五品。

崇祯十五年(1642年),调任滁和道南瑞兵巡道。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夏,明朝覆灭,清兵入关,他弃官归里。

清朝建立后,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拒不出仕,在贫困中度过晚年。

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赞宋应星是“中国的阿格里科拉”和“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博学多才,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著作颇丰,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文学等诸方面。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的主要代表作,此书刊刻于崇祯十年(1637年)。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强调自然力(天工)与人工的配合,即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产物。

《天工开物》分上、中、下3卷,共18章,绘图123幅。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和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内容覆盖了社会全部生产领域,是一部科技史上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上卷包括《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6章,涉及与农业相关的诸方面;中卷包括《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7章,内容有关工业技术;下卷包括《五金》《佳兵》《丹青》、《曲》及《珠玉》5章,也是和工业技术相关的方面。

《天工开物》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详尽记载了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并且用技术数据给以定量解说,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无可置疑地成为一部科学技术的完整著作。

《天工开物》在18世纪先后传入日本和朝鲜,成为当时畅销的读物。19世纪中期,《天工开物》传入法国和德国,又传入俄国和意大利。l966年,《天工开物》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天工开物》已成为世界科学经典著作,在海外广泛流传,受到高度评价。

徐霞客探险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

徐霞客出生于缙绅富贵之家,从小就特别喜爱看历史、舆地志和山海图经、游记、探险记一类书籍。幼年的徐霞客深深被这些书籍所打动、吸引,下决心要做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徐霞客在研读古代地理书籍时,发现其中很少有介绍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观,尤其是边远地区情况的书,他觉得这是个不小的遗憾。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22岁的徐霞客背上行装,从此开始了外出旅游的征程。

在此后的30余年里,徐霞客差不多每年都要外出旅游考察。他不辞劳苦,万里遐征,北履燕冀,南涉闽粤,西北攀太华之巅,西南抵云贵边陲。这位孤胆旅行家的足迹遍及全国,到过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北京、天津和上海等19个省市。徐霞客外出考察得到了他家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他母亲持续不断的鼓励。母亲在70岁高龄时,还满怀豪情陪徐霞客游览了荆溪、勾曲(今江苏宜兴一带)。

徐霞客像

在考察过程中,徐霞客不仅经历了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而且时时受到种种人为因素的挑战。他曾经3次遇盗,4次绝粮,几乎因此而毙命。但是,所有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停下脚步。

明崇祯九年(1636年),是徐霞客外出旅游考察中颇具意义的一年。51岁的徐霞客从家乡出发,途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并到达了此次旅游和考察最远的地方——云南,历时5年。这次外出考察,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为期最长的一次。

在长期游历生涯中,不论旅途多么劳累,情况如何艰险,他都坚持把当天的经历和考察情况记在日记里面。在日记里面,徐霞客以清新奇丽的文字描摹大自然的瑰丽多姿。这些日记凝聚着徐霞客大半生的心血和成果,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可惜的是,他生前来不及整理,日记原稿大都散佚了。后来经过数次整理成书,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古今游记之最”,全书共20卷,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裁详细地记录了徐霞客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他所到之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物、植物以及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等,是他30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总结。游记的内容丰富多彩,记述翔实准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徐光启研究西学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光,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人。徐光启出生于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少时就聪敏好学。他一生担任过庶吉士、赞善等多种官职,但他终身都致力于科学研究,是我国16世纪自然科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农业上,他的《农政全书》系统地从农本、田制、水利、农器、农时、开垦、栽培、酿造等多方面阐述了农业生产理论,是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一次大的总结。他尤其重视农田水利的理论,提出的用水五法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万历九年(1581年),徐光启考中秀才,而后考举人未中。因为家境的关系,他开始在家乡教书。大约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受聘到韶州去教书,在那里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原名LazarusCattaneo,意大利人,1594年来华)。通过和郭居静的交往,徐光启开始接触到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而且还见到了来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

飞毡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春禧宫谋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历史的教训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唐诗三百首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抱天揽月传  我有一尊炼妖壶  圣世巫医  德国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热门小说推荐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宠文双强双洁种田经商空间系统)来自现代的鬼魅杀手苏沫,一不小心到了这个架空时代,还是无父无母带着幼弟幼妹的女孩身上!这也太惨了吧,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好还好自己为了任务成功学了一身技能,不愁没处发展!只是这货谁啊,你的高冷呢?你的霸气呢?你的面瘫呢?你怕不是被人偷换了吧?来人把这货拉走,我不认识!娘子,要不要来深入了解一下为夫是不是换了呢咳该做饭了后来啊,苏沫都不清楚到底是谁先走进了谁的圈套,但也甘之如殆了!...

升斗小民

升斗小民

高升,小名八斗。括弧跟历史上那个曹八斗不是一码事,而是小时候老爹用了八斗小米熬米汤,好歹才算将就活,故以八斗为念。性别男,体貌特征胖,生理年龄25,心理年龄未知,括弧很有可能是一位数。特长,能吃好像也算吧?至今未婚,欲寻异性伴侣,非诚勿扰。括弧现有二子一女,长子高粱7岁,长女高小米六岁半,次子高豆豆六岁。...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由作者连青锋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全能高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忘川花未央

忘川花未央

作者文兰公子的经典小说忘川花未央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忘川花未央忘川,我是未央。一世相约,三世痴恋。天界皇子爱上人界丑女?不要太奇怪。无论你是妖,是魔,是人,是仙,都是我此生唯一。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陪你。...

婉媃传

婉媃传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