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科教(第1页)

“中国通史(..)”!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科教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小说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中国思想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孔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并渗入到政治生活中,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汉书·刑法志》)。东汉末年,道教奉老子为教主,视《道德经》为经典。魏晋时期,玄学昌盛,在朝的玄学家注重《老子》的无为而治,在野的玄学家提倡《老子》的“自然”之说,《老子》的思想成为抒发政治主张、抨击现实的武器。大唐盛世,帝王自称为老子后裔,为之立庙,唐太宗采用“无为而治”为兴国方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将《老子》列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并亲自为它作注。宋代帝王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为太学及地方学校的课本。这一时期,《老子》的思想对理学也有所渗透,并影响甚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即内在的、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想。

《老子》的影响不仅时间久,历史长,而且领域广、方面多。在宗教上,它是道教的开山之作;在修身方面,“功成身退”是文人入世的信条;在军事方面,“以柔克刚”成为军事家奉行的准则;在管理方面,老子的“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信条;在艺术方面,“道法自然”成为书法家、绘画家、诗人遵循的理念;在文学方面,《老子》精警凝练,处处闪烁着哲人的智慧,妙语巧喻、格言警句比比皆是,蕴含人生哲理。

庄子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出身穷苦,一度在蒙做过漆园小吏,以后便终身不仕。庄子生性孤傲,曾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相聘,一生过着贫困的隐居生活。

庄子常以寓言的形式表达哲学思想。他吸收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并进一步发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先秦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庄子哲学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因此与老子并称道家宗师。

庄子思想中对人最有启发性的是相对主义。他指出通过“道”来观察宇宙万物,事物之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

庄子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不能分割,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他主张人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要忘记社会,忘记自己,放弃外在一切事情,去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祖先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居住在宋国,后来为了避祸才逃到鲁国,定居下来。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曾以勇敢和臂力过人立下战功。叔梁纥在66岁左右与未满20岁的颜徵在结婚。婚后两人曾到山东曲阜东南的尼山拜神求子;后来生下了孔子,便取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3岁时就遭受了丧父之痛,母亲颜氏把他带到当时鲁国的都城曲阜。由于父亲早逝,家中贫困,孔子只好瞒着母亲,辍学在叔孙氏家放牛。叔孙氏家有许多藏书,孔子经常借来阅读,成了知识渊博的人,孔子的名声也渐渐传开了。

孔子像

20岁时,孔子的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闻信,派人送来鲤鱼,表示祝贺。昭公赐鱼之事,使孔子在曲阜声名鹊起。随后季平子根据孔子的业绩,擢升他为管理户口的司职吏。孔子上任以后,施行了5条措施,即薄赋税,轻徭役,慎刑戮,定婚嫁,行节俭。鲁国人奔走相告,外邦人陆续迁入,鲁国人口剧增。孔子不到30岁,就已经掌握了“六艺”,也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此外,还掌握了以《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为代表的各种文献资料,真正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这样一来,许多人都愿意拜他为师,他便办了一些私塾,收了许多学生,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经与传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春秋》记事结束。一般所说的《春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另一部分是“传”。《春秋经》是鲁国的史书,也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著作,即以年代为主线,记载天下大事。由于孔子弟子传习不断,才得以保存这一段244年的中国历史,从春秋末年始,就有种种“传”问世,补充“经”所记载的事件的过程。传世的“春秋传”有三种,即《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其中,《左传》以记事为主,集文、史、哲笔调于一书,尤为史学家看重。可以说,没有《左传》,《春秋经》只能发挥其极有限的作用。

孔子在34岁时,赴洛阳会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聃。这一次会见,使孔子学到了周朝的礼乐及文物典制。孔子对老子的道家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云中之龙。公元前513年,鲁国发生“三桓”之乱,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把鲁昭公轰下了台。这时,孔子在鲁国也待不下去了,只好来到齐国。这一次齐景公待他很客气,还向孔子询问了治国的道理。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臣、父、子都应当名副其实,各自都按等级名分的要求行事。齐国宰相晏婴认为孔子学说不过是书生之见罢了,并非齐国的当务之急。齐景公听从晏婴的话,决定不用孔子。这样,孔子便离开齐国,又回到鲁国教书,跟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宰,后来又提升为司空、司寇。这时,齐国要与鲁国假意会盟的事引起了孔子的注意。他建议鲁定公防备齐国的阴谋,多带一些大将和兵马前去。在夹谷会盟上,孔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使鲁国在外交上取得了胜利。鲁定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天下太平了,便不过问政事,整天吃喝玩乐。孔子想劝说他,但他总是躲着孔子。无奈之下,孔子便离开了鲁国。

孔子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这期间,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受困,7天没吃上饭,但孔子依旧不改其初衷,坚持讲诵弦歌,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公元前484年,孔子又回到了鲁国。鲁哀公和大臣们多次向孔子问政,但最终还是没有起用孔子。此后的5年里,孔子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经》,修《春秋》,授徒多达3000多人,其中,道德高尚精于六艺的就有72贤人。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孔子死后,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孔子强调仁,这是充满人道主义的光辉思想,也是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客观反映。经孔子编著整理保存下来的诸如《春秋》《尚书》《诗经》等书籍,对后世的学术思想影响极大。

孟子

孟子(公元前390年~前305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为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后人认为他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故有“孔孟”的合称。

孟子一生以教书为业。他曾带着几百学生,游访列国,向有关国君阐述政见。但各国统治者均认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而没有采纳。他最终回到故乡,著成《孟子》一书,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且阐述和发挥孔子的思想。他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说,即道德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成长过程中,由于努力程度和环境的影响,道德才有了或好或坏的发展。孟子主张行“仁政”,主张“保民”,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他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人民是最重要的,其次是祭祀社稷神,以获得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粮食,相比之下,国君并不重要。

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儒学大师。名况,字卿。赵国人。古书中多作孙卿,《史记》作荀卿。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家学说,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别家之长,故在儒家中自成一派。对人性,荀子主张性恶,和孟子的性善针锋相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善是受教化的结果。对于天道观点,荀子受老子的影响,认为天没有意志,不过是能长万物的自然界,不能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但也可改变自然,即所谓“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对于礼,荀子认为礼在调节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他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强力压人。王道的具体内容是礼义和仁政。他继承了儒家“为政以德”的传统,认为治国应该“平政爱民”。他将君主比作舟,庶民比作水,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是礼法兼用、王霸并重,和他以前的儒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荀子》一书收入荀子的著述,其中如《劝学》《王霸》《性恶》《天论》《解蔽》《正名》《礼论》《乐论》等篇,应是荀子的作品。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宋国人(一说鲁国人),生活于孔子之后、孟子之前。墨子出身平民,精通手工技艺。他自称是“鄙人”,有人称他为“布衣之士”。墨子曾经做过宋国的大夫,是一个同情下层人民的士人。他早年学习过孔子的学说,非常欣赏儒家所说的大同社会,重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他渐渐对儒家所崇尚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放弃了儒家学说,著书立说,自成墨家一派。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攻小、以强凌弱的兼并战争,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作为救世良药。其观点代表了当时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安居乐业的愿望。但他所主张的“兼爱”“非攻”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希望用说教来实现政治平等和经济平均。他的弟子被称为“墨者”,讲究实践,节约俭朴,不怕艰苦,服从纪律。墨子思想对学术界影响很大,在法家学派兴起之前,墨家学派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与儒家、法家并称三大“显学”。

墨子破云梯

战国初期,楚国的国君楚惠王为了恢复楚国的霸权地位,他整顿了军队,准备进攻宋国。

楚惠王手下有一个很有本领的工匠叫公输般。因为公输般是鲁国人,所以后来人们称他鲁班。鲁班出生在鲁国一个世代以工匠为生的家庭。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使他从小就喜欢上机械制造、手工工艺、土木建筑等古代工匠所从事的活动。小时候他跟随家人参加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在劳动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和家人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细心观察他们在各项劳动中高超的操作技巧。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他本人不断地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有名的能工巧匠。公输般使用斧子非常灵巧,技艺高超,无人能比,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人们就会说他不自量力。后来有个成语,叫作“班门弄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公输般被任命为楚国的大夫。公输般到楚国后,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上去,高得能够触到云彩,所以叫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抓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其中就有墨子。

墨子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攻打宋国,就赶快跑到楚国去,一直奔走了十天十夜,墨子终于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劝说公输般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并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墨子很诚恳地对楚惠王说:“楚国有方圆5000里广大土地,物产丰富,而宋国土地不过500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少。大王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这是何苦呢?扔了自己的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有一尊炼妖壶  古代女子生存指南  超可靠的洪荒小师叔  春禧宫谋  快穿之我不要做白莲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每天被迫和大佬谈恋爱  抱天揽月传  唐诗三百首  我在幕后调教大佬  飞毡  人间富贵花的日常  龙凤双宝:妈咪太迷糊  变异成最强生物的老婆你们喜欢么  历史的教训  游戏从被全服追杀开始  德国  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圣世巫医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  

热门小说推荐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农门狂妃王爷节操碎一地

宠文双强双洁种田经商空间系统)来自现代的鬼魅杀手苏沫,一不小心到了这个架空时代,还是无父无母带着幼弟幼妹的女孩身上!这也太惨了吧,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好还好自己为了任务成功学了一身技能,不愁没处发展!只是这货谁啊,你的高冷呢?你的霸气呢?你的面瘫呢?你怕不是被人偷换了吧?来人把这货拉走,我不认识!娘子,要不要来深入了解一下为夫是不是换了呢咳该做饭了后来啊,苏沫都不清楚到底是谁先走进了谁的圈套,但也甘之如殆了!...

升斗小民

升斗小民

高升,小名八斗。括弧跟历史上那个曹八斗不是一码事,而是小时候老爹用了八斗小米熬米汤,好歹才算将就活,故以八斗为念。性别男,体貌特征胖,生理年龄25,心理年龄未知,括弧很有可能是一位数。特长,能吃好像也算吧?至今未婚,欲寻异性伴侣,非诚勿扰。括弧现有二子一女,长子高粱7岁,长女高小米六岁半,次子高豆豆六岁。...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

重生之全能高手由作者连青锋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重生之全能高手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忘川花未央

忘川花未央

作者文兰公子的经典小说忘川花未央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忘川花未央忘川,我是未央。一世相约,三世痴恋。天界皇子爱上人界丑女?不要太奇怪。无论你是妖,是魔,是人,是仙,都是我此生唯一。上穷碧落下黄泉,我陪你。...

婉媃传

婉媃传

钮祜禄婉媃,康熙帝温僖贵妃,辅政大臣遏必隆次女,长姐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六年,四辅政大臣索尼病逝,鳌拜弹劾苏克萨哈不欲归政之罪,逼着年少康熙将其处死,至此,朝中鳌拜一人独大。遏必隆为巩固前朝权势,康熙七年送次女婉媃入宫,入宫之始年仅十三。钮祜禄婉媃善心机,多谋略,性格果敢坚毅,身处波谲云诡后宫之中,一路斗垮众多心怀不轨的妃嫔,博得康熙帝垂爱多年。她一生未至后位,只育有皇十子胤一子,却执掌后宫长达五年,成为清朝唯一保留谥号的贵妃。...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