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节 民间日常钦食(第1页)

“明代社会生活史(..)”!

第四节

民间日常钦食

谚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元人小词《折桂令》云:“倚蓬窗无语。嗟呀!七件儿全无做。甚么人家柴似灵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酱甕儿恰才梦撒,盐瓶儿又告消乏,茶也无些,醋也无些。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可见,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明代民间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缺了这些,是没有兴致“折柳攀花”的。明余姚人王德章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我也一些忧不得,且锄明月种梅花。”说的是王德章安贫忘忧的高尚节操。不过,七件事一概不具,尚能锄明月、种梅花,实不可信,不过是诗人的一种理想罢了。生活在现实中的民间百姓,谁也离不开这开门七件事。

在明代,对一些食品的起源,流传着一些说法,诸如:太古时人,茹毛饮血。到了有巢时,才开始教民食果;燧人氏又发明了火,人们才知道用火炮肉;神农耕作炒米,轩辕造粥、饭、羹、炙、脍。此外,如公刘作糍糕、麻团,周公造汤团,鲁敬美作不托,汝颓作粽,秦昭王作蒸饼,汉高祖作寨饼,金日磾作胡饼,刘安做豆腐,诸葛亮做馒头、夹餤,石崇造馄饨,梁武帝造面筋,

等等。其实,有些就是一种传说而已,不过姑妄听之,但同时也可说明中国人的饮食风俗源远流长。另外,明人对饮食方面,也喜欢排列出一些当时天下第一的东西,如内酒,建州茶,兴化军子鱼,福州荔枝、龙眼,温州柑,临江黄雀,江阴县河豚,金山咸豉,简寂观苦笋,

均为天下第一,他处即使效仿,终究不及。其实,这种品评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建州茶,在明代虽属名茶,但说其天下第一,恐怕很多明朝人不干,因为明人多将岕片茶视为第一。当然,这种说法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活跃了饮食文化生活。

一开门七件事

柴,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名第一,说明它的重要性。其实,从儒家的饮食理论来看,“熟食”则是其主要的精髓,而熟食就离不开柴。柴,在《说文》里解释为小木散材,其意是说不能用作造屋及器用之材。大者析之为柴,小者合束为薪。《月令》有“收积柴薪”之语。据注,薪施炊婴,柴以给燎。在明代,总称为柴薪。

柴薪为燃料,是平民饮食生活的必需品。有些地方柴薪不足,只好拿别的代替,而且薪价较贵。如松江府,无山陵林麓,只能用水滨的芦苇与田中种植的落实(即禾秆)作为柴薪,所以松江的柴薪价格远远贵于邻近府县,大约每百斤一担的柴,值新米一斗,折合成银,大概是六七分或一钱内外不等。

河南汝宁,烟火稠密,号称殷富,但柴薪缺乏。每当雨季连绵,即使是富贵人家,也只能“裂门以炊”。

明人王士性说:“江南烧薪,取火于木;江北烧煤,取火于土。”

大体说来,明代炊爨所用柴薪,吴人烧草、禾秆,淮人烧荻芦,北方人烧煤与牛马粪。在北京,宫中奢侈,则烧石炭,俗称“水和炭”,可以和水而烧。

石炭,即发香煤。据明制,宫中捣炭为末,用枣梨汁合之为饼,置于炉中。宫中还有“红箩炭”,属于木炭,用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用红土刷筐装盛,所以称为红箩炭。

明代煤矿(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在民间,有些奢侈之家,以蜡代薪,即烧蜡。此外,还有用红纸代薪的。如江西一黄编修家,有一次遇到夜雪,正好柴薪告乏,就“取双红纸五千燃之”,

堪称豪奢之极。

柴薪为百姓日常所需,所以在明代的一些城市中往往都有一些柴薪市场,定期交易。据《如梦录》记载,河南开封城内有专门的柴市,卖柴薪杂木等物。

米,《说文》将其解释为穬实。穬,颗粒也。明代上贡米称“香秔米”,味道很香。软的称“长腰米”,可用此米煮饭。颗粒很大,属于晚稻。晚稻的品种有八种,分别为八月白、银杏白、雪里青、落种、麻子乌等。其次则为黄秈,即占城稻。其品红尖头,性硬,属早稻。黄秈品种不一,糯者适合酿酒,贱者人也吃。北方人称米为“大米”,而称黍、粟为“小米”。北方人不经常吃大米,尤其是在一些极边地方,大米就更为贵重。在南方,贫穷人家一般吃大小麦、乔麦、黄黑豆、蚕豆、稷、粟。碰上饥荒之年,只好掘草根,剥树皮,以度朝夕。

与乡村小民所用粮食来自自产不同,明代城市的粮食,均从外地输入。于是,就出现了专门卖粮食的大米行、江米店。如开封城内,除江米店以外,还有大米行,凡是来自郑州、辉县、光州、固始等地的各色大米,都归入行内,由米行专卖。

油,在《说文》中解释为膏。明代油的品种,徐光启《农政全书》说有豆油、青油、菜油、棉花油、桕油等。田中种菜,收其籽,可以榨油,称菜油,也叫香油,供烹调饮食之用。用芝麻榨油,称麻油,甚香,可以解毒,也可食用。用黄豆榨油,称豆油,也叫臭油,在明代一般只作点灯用,不过小户人家也食用。用桐子榨油,称桐油,只能当漆用,人食用后就会吐泻。用桕子榨成的是桕油,只能制烛。

在明代宫廷中,因避讳,称油为“芝麻水”,可见宫中多用麻油,显然麻油在明代的食用油中最为贵重。当香油贵时,就熬猪油食用。明代的徽州人以经商闻名天下,却极俭啬,一年四季都吃猪油。在一些深山穷谷,如于潜、昌化一带,民间很难得到油,只好取饭锅米汤炒菜,称“米油”。在广东,民间主要食用茶子油。此外,还有露化油、山柚油、海棠油、山竹果油、麻子油、蜜香油、榄仁油。

城市平民百姓用油,主要靠各地客商贩运。如嘉兴府崇德县,油料大多从镇、淮、楚、湘贩运而至,再在本地加工成油。

在城市中,往往设有油房、油店,或为从事榨油的作坊,或为歇息油商的店铺。至于油的价格,无论是菜油,还是豆油,“向来视肉价为低昂”,

也即取决于猪肉价格的高低。

盐,在《说文》中解释为咸。日本著名学者宫崎市定在《历史与盐》一文中,曾引用日本德川家康时期一个侍女的一段话,以说明盐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妨引述如下:

一切好吃的东西没有赶得上盐的;无论如何烹调,如果没有盐,就很难调好味道。而且万民如果一日无盐,就不能饱其口腹。

最不好吃的东西也没有过于盐的了。无论怎样好吃的东西,如果盐味过浓,就不能吃了。因为它丢掉了本来的味道。

宫崎市定引用这段话的含意,是为了说明盐在食物中是仅次于粮食的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在具体的饮食生活中,盐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在明代,淮浙最盛产盐,设有盐场,由灶户、卤丁烧制盐。陕西有盐池,四川有盐井。盐的品种,从古以来就有木盐、石盐、白盐、红盐、伞子盐、水晶盐、黑盐、黄盐、紫盐、苦盐、饴盐等。

谚云:盐筋醋力。王霁云:君子喜食酸,小人喜食咸。小人喜食咸,无非是因为盐能使筋骨强壮,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故明人宋应星言:“食盐,生人所必需,国家大利存焉。”

按照宋应星的估计,一人一年需要盐50斤。这50斤盐,价格贵时需银五钱多,而贱时则不到四钱。

因宋应星是江西人,当地不产盐,需要从外地贩入,所以盐的价格相对就贵一些。因为产地或品质的不同,或者销售地与产地距离的远近,使各地的盐价稍有低昂的差异。以江南的松江府为例,其海滨产盐。崇祯初年,松江的盐价是每盐百斤(属平秤,约有120斤),价钱不过值银一钱五、六分。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由于遇到大水,价格上升至每斤纹银五分。

明海盐生产图(选自宋应星《天工开物》)

对一般庶民百姓来说,盐的价格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由于明代盐政实行专榷制度,虽有贩私之盐,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一些山中小民,得不到盐,就只好终身茹淡。这种茹淡的境遇在城市贫苦市民中也存在。

酱,在《说文》中解释为醢。醢,即肉酱。古代酱的品名,分别有豉酱、芥酱、榆荚酱、连珠酱、玉津金酱、元灵酱、红螺酱、蚁子酱。

古代的豉酱,在明代已称为遏酱。明人所用的酱,主要是豆酱。其制法,用黄豆和小麦面拌匀,使其发黄,称为“酱黄”。再用盐和水成卤,下入酱缸,晒熟即成酱,用作烹调。酱汁称酱油。蚕豆也可造酱,磨碎的称细酱,也叫

酱。明代富家用的有枸杞酱、玫瑰酱。城市或乡村平民,即使连豆酱也很难尝到。

醋,即

走出就医的误区:感染科  重生我是一个神  位面三国争霸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沃克作品集(共9册)  工者足迹  全球进入异世界  大佬好可怕  中国皇帝全传  八方云动  万古最强龙婿  拿破仑传(全新升级版)  修罗战神在都市  袁小姐,你得多吃糖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神道仙尊  全面崛起  刘寅传  财智在线,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李俊峰  我的特效时代  

热门小说推荐
天才宝宝:这个总裁,我要了!(完结正文)

天才宝宝:这个总裁,我要了!(完结正文)

本文是vip完结正文,番外另外做一个文档!!谁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她夏郁薰偏偏吃定了他这棵草!十几年的青梅竹马,三岁定终身,十岁献初吻,二十岁做他大总裁的贴身保镖,这样竹马还能被别人骑跑,那她这么多年武学...

极限梦想之王者归来

极限梦想之王者归来

任天涯游戏职业大神,叶千,在梦想杯大赛的前一天遭遇车祸,成为植物人,六年之后苏醒,却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失忆的叶千,路过了网吧,看到了屏幕中的任天涯游戏,激起了他心中的感觉。超越梦想,一路有你,一转千回,王者归来!天涯不落,我们不散小帅系列QQ群594874872...

绝世小医仙

绝世小医仙

小农民混花都!会符篆!会咒语!会医术!会一切!透视咒!隐身咒!定身咒!穿墙咒!撒豆成兵!纸人术!...

万劫道主

万劫道主

作者冷画竹的经典小说万劫道主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平凡少年周云,在一次偶然捡到道一本修仙功法,意外走上修仙问道之路。欲求证道长生,须历经千难万劫。古往今来无数修士陨落在浩瀚天劫下,前仆后继,络绎不绝。这是苍天的垂怜,还是...

重修仙帝小无良

重修仙帝小无良

家族嫡长子苏洛,一代天骄,消失两年,再度归来已是至尊,面对毫无人情味的家族,他发誓必将重临巅峰,不负红颜,傲立寰宇,令这天地颤抖,重现仙主风姿,令所有敌人颤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