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游侠(第2页)

二、汉末及三国时期游侠

1。群雄之侠

东汉末年,皇室昏庸吏治腐败,天下割据群雄并立。游侠之风作为自我立强的手段,在桓、灵二帝时,达到高潮。

有武威段颍,“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后汉书·卷六十五·段颍列传》),后官至太尉;有陇西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三国志·魏志六·董卓传》)、“以健侠知名”(《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有汝南袁绍,“公族豪侠”(《后汉书·卷六十八·许邵传》)、“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皆为奔走之友”(《后汉书·卷七十四·袁绍列传》注引《英雄记》);其弟袁术也“以侠气闻”(《三国志·魏志六·袁术传》)。群雄中的游侠者,不乏这些世家贵胄,公族子弟。

而后天下大乱之时,游侠中也不乏名者。东平张邈,“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三国志·魏志七·张邈传》);泰山王匡“轻财好施,以任侠闻”(《三国志·魏志一·武帝纪》注引《英雄记》)。此二人皆为当时游侠中的佼佼,“振穷救急”“轻财好施”,更是彰显了当世游侠“见危授命,以救时难而济同类”的特点。

而开三国基业的曹操、刘备、孙坚三人,亦与游侠关联颇深,详见后文,此处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不论是位极人臣的段颍、董卓,抑或声明显赫的张邈、王匡,再如雄踞一方的二袁及三国开国之祖,都与游侠颇有关联,充分说明了在当时,任侠少年已经普遍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处世手段和号召方式,甚至成为在乱世中立足的奠基和根本。

2。曹魏之侠

曹魏继承汉统,雄踞中原,历代多有侠风,加之魏武帝曹操本人在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三国志·魏志一·武帝纪》),是而侠风甚重。

曹魏集团内著名“侠士”列举如下:

江夏李通,“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三国志·魏志·李通传》)。

谯国许褚,“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4(《三国志·魏志·许褚传》)。

陈留典韦,“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沛国史涣,“字公刘,少任侠,有雄气。太祖初起,以客从。”(《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注引《魏书》)。

太祖从弟曹仁,“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旅淮、泗之间。”(《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而在天下初定之后,又有谯郡嵇康,“尚奇任侠”5(《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琅邪诸葛诞“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

由此可见,自立国之初至其将近灭亡,曹魏集团中始终能找到“侠”的踪迹,虽然其间意义不尽相同,但曹魏游侠的发展却在沉淀中渐渐明晰。

或许较之汉末“任侠”而处世结交,在魏国的发展中,“侠”的含义又积淀了新的内涵。它更多的开始指向一种对功业理想的追求或是潇洒处世的态度,从而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曹植《白马篇》有言,“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憧憬的是沙场建功,保家卫国的理想,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精神;而曹丕《善哉行》中所说,“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则多少体现了一种逍遥世外的纵情态度,放旷于世,潇洒自然。

文人雅士以“侠”为自己精神追求的目标,借以抒发理想和弘扬人性,“侠”的意义开始和当时的文坛气度建安风骨紧密相连。

3。蜀汉之侠

蜀地偏径,远离中原,少经动荡,是而侠风不兴,故蜀汉出名的游侠极少。但与曹魏相同的是,其开国之祖刘备,却是“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所以尽管蜀汉游侠极罕,却终究还是能多少窥得几位“侠者”的影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有载,颍川徐庶,“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列疏巾单衣,折节学问”。这段记载了徐庶年少时为侠的文字,其间还真颇有点战国游侠的风骨气节。这恐怕是汉末三国时代最接近最初“游侠”意义的存在。

另一个有迹可循的人是吴班,他是吴壹的族弟“以豪侠称,官位常与(吴)壹相亚。”(《季汉辅臣赞·赞吴子远》)。虽然这里的“豪侠”和我们所谓的“游侠”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此却不妨录入,以免蜀汉侠士过为尴尬。

蜀汉因地处偏僻,与中原文化相交甚少,是以侠风不兴,但先主立国却仍旧与游侠阶层息息相关。

4。东吴之侠

三国历史相似的惊人,曹操刘备两位当世豪杰年少时都曾任侠轻狂,身为东吴开国之祖的孙坚想来也不例外,“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三国志·吴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而正是这些侠义少年,后来成为了孙坚起家最初的基本力量。

东吴游侠不少,风格却与中原游侠略有不同,多以仁义好施为中心,如鲁肃著名的指斛相赠,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后来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同行的除了老弱,更有“轻侠少年”百余人。由此便可见得江南侠风之盛。

当然除却那些富贵人家的“好施之侠”,东吴也不乏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侠士,如巴郡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驽,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三国志·吴志·甘年传》)。直至成为东吴大将,甘宁好侠之气不改,“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想来当年甘兴霸百骑劫营之时,用的便是这群“健儿”,是以能以百余人退却曹魏数万大军6。

有意思的是,那位被甘宁一箭射杀的东吴猛将凌操,也是有名的侠士,《三国志·吴志·凌统传》记载“操轻侠有胆气,孙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而其子凌统,亦“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三国志·吴志·凌统传》)。

东吴为古山越之地,虽也地处偏僻,但较之于蜀地,民风剽悍,是以侠风盛于西蜀,然东吴之侠,多处于前期孙坚、孙策开疆拓土之时,所谓少年江东,便汇聚各种少年轻侠。而至孙权建国,侠少渐少,直至之后天下归晋,东吴政权内都再鲜有游侠踪迹。

二、汉末及三国游侠发展小议

纵观汉末三国,游侠逐渐向豪强化靠拢,成为区域集团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魏晋门阀观念的加深而不断发展;而纵观魏蜀吴三国,东吴游侠之风盛于西蜀,曹魏又盛于东吴,曹魏游侠发展的导向则直接引导了后世游侠发展进程,使得传统游侠的含义,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改观,趋于基本定型。从传统的“刺客之侠”“复仇之侠”或是“豪强之侠”开始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用以寄托理想抒发壮志,而这一转变直至隋唐时期才得以完成。是以就算在盛唐之下的轻侠之风,亦会有着建安风骨的剪影。建安风骨渐而成为后世“侠义”的重要组分。

汉末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游侠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而在这段数百年的纷繁历史中,游侠的身影也处处可见,他们创造甚至导向了历史,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非原创)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黑巫覡:杀人记忆  六宫独宠:毒妃很倾城  神道丹尊  玩命  美利坚怪侠  逃命假千金:总裁太黏人!  修仙界移民  大道有贼  且入江湖  天阿降临  三十二号避难所  锦绣弃女:夜王追妻忙  盛世明星  魔帝狂宠妻,神医纨绔妃  洪荒二郎传  清末之雄霸天下  我的门派可能要凉  绝色傀儡师:邪帝,太闷骚!  回梦虹剑侠  崩坏召唤  

热门小说推荐
异世之富甲天下

异世之富甲天下

我们的口号是做个有钱人,再也不受穷!等咱有了钱,女剑圣弄两个,一个捶背,一个揉腿,女魔导养两个,一个看门,一个选美,神兽弄两头,一个拉车,一个打水。神器弄两堆,一堆自己用,一堆要就给!美女娶两个,什么?两个?看你那点出息...

来自地狱的男人

来自地狱的男人

星空魔帝,重生归来!我是魔,以神为奴,以仙为仆!!!...

快穿女神帅炸天

快穿女神帅炸天

在总裁文里,女配要和女主抢男人,在女强文里,女配要和女主抢男人,在修仙文里,女配还是要和女主抢男人。女配纯情也好,美艳也好,温婉也好,但内里都是个妖艳...

末世修真之傲战星空

末世修真之傲战星空

末世修真,修者含义被重修定义,机甲时代降临!真灵觉醒,隐藏在人体万年已久的神秘力量,能否与超神GI抗衡!星系穿梭,机器人大战,修者乃是凡人!器修武修灵修阵修!我欲修真,我欲超神!...

横练鸣人

横练鸣人

从小被村民冷暴力的漩涡鸣人一直希望能够拥有朋友。直到那年,一个横练系统绑定了他,系统对他说只有强者才配拥有友情,横练吧,鸣人,你会拥有很多的朋友的。半信半疑的鸣人开始了横练之路。后来,鸣人,你愿意跟我耍朋友吗?地上,鼻青脸肿的宇智波佐助屈辱地对鸣人说道。听到这话,鸣人松开了拳头,热情拉起佐助,一脸微笑地说道当然,我接受你这个朋友。这是一个走上歪路的漩涡鸣人的故事。...

秦九州九州战神

秦九州九州战神

一代战神秦九州重归都市,为弥补遗憾,搅动风起云涌,以不败之资横行四方,诸天震颤。...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