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诸葛亮与甘肃(第2页)

第二,关于空城计问题。《三国演义》记载第一次北伐过程中,当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时,诸葛亮曾运用“空城计”以退兵。此事经京剧《空城计》之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记事七实三虚,许多描写都有史实根据。至于说诸葛亮运用“空城计”,则于史无据。但此事也绝非空穴来风,蜀汉大将赵云就曾使用过“空城计”,不过时间是在九年前,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蜀军与曹军在汉中冲突之时。事见《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战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趨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擂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赵云在与曹操大部队猝然相遇时,不但不入围拒守,反而大开营门,从而令曹军“疑云有伏兵,引去。”这就是历史上“空城计”的真相。而《三国演义》的作者则移花接木,将赵云之事置于诸葛亮名下,且将时间推后九年,又将地点由汉中移往西城,将对立的双方由赵云与曹操,变为诸葛亮与司马懿。这样一来,诸葛亮的“空城计”便被说的有声有色了。岂不知诸葛亮是最谨慎的,他的一生从不弄险。

第三,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曾有一位亲人牺牲在陇原大地上,那就是他的嗣子诸葛乔(即其兄诸葛瑾之次子)。

事要先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和《又诫子书》说起。

诸葛亮去世后40年,即西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陈寿曾将诸葛亮生前所留下的文字“删除复重,随类相从”,整理为24篇,凡10,4112万字,并定名为《诸葛亮集》。惜此集今已不存,诸葛亮的著述在流传过程中也大多散佚。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诸葛亮的文字,多半是后人从各种志籍和类书中收集而来的。例如,《太平御览》卷459所载诸葛亮的《诫子书》及同书卷497所载诸葛亮的《又诫子书》,便是这样的两篇文字。这两篇文字又被明代自称是诸葛亮36世孙的诸葛羲、诸葛倬所编的《诸葛孔明全集》,以及清人张澍所编的《诸葛忠武侯文集》收入其中。一般认为,它们都是诸葛亮的作品,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诫子书》着重强调修身和为学都要静的道理。诸葛亮所说的“静”,实际是一种不含任何杂念的精神境界,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才能“致远”,才能对万事万物都有透彻的理解;而一旦时机到来,又可以静中寓动,以静求动,动静相辅而相成,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即所谓“接世”。与“静”相反的是“躁”,“躁”既有碍修身,也不能治学,而且容易转化为“淫慢”,终至事业无成。这一番道理是琅琊文化的精髓,也是诸葛氏家族的看家本领,诸葛亮临终前将此谆谆告诫自己8岁的儿子诸葛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后世诸葛氏的子孙们,也正是将这篇短短86字的《诫子书》当作了他们世代相传的家训。

《又诫子书》的内容则与此不同,它是专谈饮酒的。用今天的话来说,称其为一篇“酒文化”的专文亦未尝不可。其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

意思是说,设酒宴客,是为了合乎礼节,表达感情,从而使身心舒适,以恢复人的本性。而礼节尽到,客人退席,这便是最大的和谐与快乐了。倘若主人的情意未尽,客人也还没有到疲倦的程度,可以继续饮至酒醉,但不能醉到神志不清的地步。这的确是一篇讲“酒文化”的绝妙好词。但诸葛亮临终前,竟然与一个年仅8岁的小孩子大谈饮酒,则未免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了。且不说8岁的诸葛瞻可能还未开始饮酒,就是偶与酒宴,也谈不到设酒宴客,更遑论“主意未殚,宾有余倦”的问题。显然,这篇《又诫子书》不可能是写给诸葛瞻的。

那么,《又诫子书》又会是写给谁的呢?我以为,这当是写给诸葛亮的嗣子即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的。

诸葛乔,本字仲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生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市),小其兄诸葛恪仅一岁,而与《吴书》的作者韦昭同年。诸葛乔年轻时即与其兄诸葛恪俱有名于东吴,论者以为诸葛乔才虽不及其兄,而性业过之。当初,诸葛亮尚未有子,于是便求诸葛乔为嗣。诸葛瑾启告孙权后,遂“遣乔来西”(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诸葛乔一到西蜀,诸葛亮即以之为己嫡子,并易其字曰“伯松”。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又拜为驸马都尉,随诸葛亮北伐至汉中。诸葛亮使其督五六百兵,与诸将子弟一起传运粮草于谷中。为此,诸葛亮还曾写信与其兄诸葛瑾说:

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此即“一出祁山”之时也。然而不幸的是,诸葛乔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便卒于军中,年仅25岁,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以致人们连他的形象也有些模糊不清了。

从诸葛乔在东吴时即已取字“仲慎”,至蜀后又易字“伯松”,并拜为驸马都尉,随即参加北伐的情况来看,诸葛乔入嗣时当已过了“弱冠”(即20岁)之年,应算是一位成年人了。再加上他与蜀中诸将领的子弟一同共事,又时常奔走于山谷之中,所以,无论出于社交应酬(即所谓“合礼致情”),抑或是健身的需要(即所谓“适体归性”),饮酒之事都是免不了的。这便是诸葛亮为何要在《又诫子书》中专谈饮酒的缘起了。

我们知道,出于对传统酒文化的重视,诸葛亮并不主张禁酒。相反,他还将酒宴之设当作一种“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的礼仪活动,并希望能借此来交流感情,调节人际关系。但他坚决反对狂饮烂醉,更不能容忍因酒误事。诸葛亮对酒文化的这种见解,即从今天看来,也很有可取之处。大约其时蜀中的官场上,饮酒之风还是很盛的。所以诸葛亮的这番告诫,既是出于对嗣子的爱护,同时也是有感于蜀中诸将子弟的饮酒之风而发的。诸葛亮自然熟读过《尚书》,而《尚书·酒诰》中所记周公关于饮酒的一番谈话,他也会牢记心头的。周公认为殷商之亡与朝野上下的饮酒关系极大,而周朝建立后即从中吸取教训。这与刘备入主西蜀后的情况也有几分相似。诸葛亮当然不愿意看到蜀国的官员们像当年的“殷顽”那样沉迷于酒,以致不能自拔,于是,出于对巩固西蜀政权的考虑,他便向刚入蜀不久的嗣子谈了自己对饮酒的见解,并试图通过诸葛乔去影响当时的“高干子弟”们。应该说,这才是诸葛亮写作《又诫子书》的更为深远的用意。

《又诫子书》既然是诸葛亮写给入蜀之后的诸葛乔的,则其写作时间便可定在蜀建兴五年,至迟不得晚于建兴六年。建兴六年即公元228年,其时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才刚刚两岁(诸葛瞻生于公元227年,其时诸葛亮47岁),而此时的诸葛亮正忙于北伐,自然不会去为年仅两岁的儿子写《又诫子书》的。可见,《又诫子书》的写作时间实应在《诫子书》之前,而两者的名称也应当互换才是。大约在陈寿所编的《诸葛亮集》散失之后,后人虽得其佚文,然对其写作的背景及文章的先后次序已不甚了然了,故遂依其内容之重要程度,聊为标题区分而已。这便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情况。

但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乔虽早卒,然其子孙还是绵绵不绝的。其子诸葛攀在蜀国已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待到诸葛恪及其少弟诸葛融并诸子侄全部见诛于吴,诸葛瑾的子孙皆尽后,因其时诸葛亮已自有胄裔,故诸葛攀又复为诸葛瑾之后。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诸葛攀之子诸葛显又随诸葛瞻之次子诸葛京等一同内移河东。此后,诸葛显及其后代子孙,便成为诸葛瑾的一脉仅传了。但他们虽在血缘关系上属于诸葛瑾的后代,而在文化传承上却多受诸葛亮的影响,并与诸葛京的子孙们一样,共奉《诫子书》为其家训。至于《又诫子书》是写给谁的,大约连诸葛乔的后人们也未必能知晓了。

诸葛亮再次足履甘肃,是在公元229年(建兴七年),即他第三次北伐期间。此前,他曾于公元228年的冬天出散关(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围陈仓(今宝鸡市东),举行过第二次北伐,然因粮尽而不得不返。第三次北伐的路线是今天的甘肃南部一带,由于准备充分,结果大获全胜。这次,诸葛亮首先派陈式攻打武都(今成县西)、阴平(今文县西北),待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欲率众出击时,诸葛亮则领军来到建威(今西和),从而逼迫郭淮退还,由蜀军完全占领了武都、阴平二郡,拥有了今甘肃徽县、成县、康县、西和、两当、宕昌、武都、文县、舟曲及陕西省的凤县、略阳等广大的地区。后主刘禅对这一次的胜利也十分高兴,旋即下诏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职位(街亭之役后诸葛亮曾上书“自贬三等”)。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复出祁山,举行了第四次北伐。这一次,诸葛亮以“木牛”(一种灵便的独轮车)运送军粮,首战即打败了西救祁山的魏军郭淮、费曜,并借机芟割卤城一带的熟麦。魏国派司马懿率军迎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相遇于上邽(今天水市秦城区)之东。但魏军敛兵依险,蜀军久不得交战,于是,诸葛亮遂引兵还保祁山。司马懿原本不肯交战,后因部下笑他“畏蜀如虎”,才自己率军取中道(赤峪沟往天水镇一道)击亮,而令张郃追蜀军至木门。木门在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牡丹乡的木门村(一说在礼县盐官镇罗家堡村境内),其地两山夹峙,空谷一线,为略阳至祁山的必经之道,故又称“木门道”。道长约500米,宽约50米,地形十分险要。诸葛亮在撤退时,早于木门东山埋有伏兵,待张郃追至,万箭齐发,“飞矢中郃右膝”,遂射杀张郃。与此同时,蜀将魏延、高翔、吴班等也于中道大破魏军,逼使司马懿还保上邽。

此次北伐,两路魏军均未得逞,但诸葛亮最终还是退回了汉中。原来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垒上邽之际,蜀中负责运送军粮的李严因害怕粮秣误期而受诸葛亮责罚,竟假传后主刘禅之旨,要诸葛亮回师。加之军中粮尽,诸葛亮也不得不暂时收兵。这样,原本很有希望的第四次北伐又夭折了。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再率10万大军,由褒斜道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举行了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北伐。但与司马懿对垒百余日之后,诸葛亮却因劳累过度,于这年的农历8月28日病逝于军中,终年54岁。一代忠臣良相殉职,千古智慧之星陨落,诸葛亮的陇右之行也到此为止。

据说在诸葛亮逝世的那天晚上,有一颗发着红光的流星,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动,三起三落,最后变小,投于诸葛亮营中。此事首见于东晋孙盛的《晋阳秋》一书,而今天五丈塬诸葛亮庙内正殿侧墙镶的一块石头,据说就是当年那颗流星的陨石,经附近落星湾的居民世代保存下来的。是民俗附会,抑或天文现象的巧合?这只有留待天文学家们去解开这个谜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称诸葛亮为“巨星”,称诸葛亮的死为“大星陨落”。

至于诸葛亮究因何疾而终,疑不能明。近人或谓肺结核,或谓胃癌,或谓胃溃疡大出血,实皆缘“呕血”而立论。“呕血”之事见王沈《魏书》,且谓“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道发病卒”。然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已辩其妄。裴松之云:

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呕血”,盖因亮自亡而自夸大也。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及至刘琨丧师,与晋元帝笺亦云“亮军败呕血”,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其云入谷而卒,缘蜀人入谷发丧故也。

其说甚辩,今人似不宜再“引虚记以为言也”。

综观诸葛亮的北伐,其在甘肃留下的足迹主要集中于今天的天水和武都地区。像西和的建威(今西和县城附近),礼县的祁山堡、卤城(今盐官),天水市的天水关(今天水镇北),木门道(牡丹乡木门村)、西城(祁山与大堡子之间)、上邽(今天水市秦城区)等地,诸葛亮皆曾亲历,并留下了不少的遗址和传说。如祁山堡附近的“诸葛亮上马石”、“诸葛九寨”(传为蜀兵积土假充粮堆),天水城东俗称陈家磨处的“诸葛军垒”(传为蜀兵每人握一把土堆置而成),及流传于木门村一带的“木门矢髀”故事,皆是。至于街亭(今秦安县陇城镇),诸葛亮虽未亲至,但蜀军的首次北伐受挫及孔明的“挥泪斩马谡”,都与街亭之失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今日要追寻诸葛亮在甘肃的足迹,街亭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北伐未能成功,给千古英雄带来了永久的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却在甘肃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从而令陇原儿女们世世代代地在怀念着他。

(《甘肃文史》2007年第3期)

爱在大不列颠  我可爱的班级  [三国]焚香祭酒  凤鸾于飞  我开动物园那些年  穿成将军的私奔前妻  乔迪的魔法笔记  神算邵坏水  海舆浮图  冥王杀神陈纵横任婕蓝可盈  我是王富贵  全能强者萧晨苏晴  如果能少爱你一点  帘下听得欢喜事  霸道大叔宠甜妻  战锤王座  席爷每天都想官宣  娶一赠一,娇妻有喜了  叶修  总监大人是古神  

热门小说推荐
觉醒-仿如昨日

觉醒-仿如昨日

我当时生无所恋,回到了山谷。有一次在雨中练刀,忽然被一道雷电打中,然后,就变成了这样,有生无灭,不知何时才是尽头。我也算称得上是古往今来第一支人体避雷针了。淡淡的语调中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奈。一个中国人在日本觉醒的故事本书第一第二章是过渡章节,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这本书的话请忍痛看下去。如果看到第十章你还是看不下去的话。那我很抱歉地告诉你,这本书也许真的不适合你。但请不要骂我哈日或汉,因为两者的技术含量太高,兄弟我担当不起。如果你骂了,那表示你没有看懂这本书。...

穿越寻侠记

穿越寻侠记

未来时空,第一宇宙的绝顶高手白胜钱青健等人终于发现,只有真正的仁侠才能将河洛神功练至宇宙之上的境界。而他们这几个被称为大侠的天之骄子却始终差了那么一点。所以他们决定寻找一个真正的仁侠来实现这个理想。他们联手神圣和宇宙中顶尖的科学家,共同制作了一个寻侠系统,并千挑万选了一个最具侠义潜质的志愿者,搞了一次定向的穿越,计划穿到大唐...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的心尖宠

穿书后我成了男主的心尖宠

穿书,年代,1v1,发家致富,爽文孤儿院出身的美食爱好家俞渝意外穿书成了年代文中男主霍南的炮灰前妻。年轻,貌美如花,还有不少家中每月寄来的补品和粮票,就是身子单薄了点,会英年早死病逝。我去,活着不香,现在改善还来得及吗?顺带关心下男主日常。后来,她们结了婚,俞渝我不要孩子,生孩子会早死!霍南望着她微微挺起的小腹,哭笑不得头次听说这么诅咒自己的,又不能退货的那种。几月后。瓜熟落地,她还活着,只是那床头的几个奶娃娃确定是她生的吗?欲哭无泪!万万没想到,不仅没早死,还和霍大佬白首到头,儿孙满堂。...

无敌后的我拥有了聊天群

无敌后的我拥有了聊天群

感谢牧荒巨佬送的功法!砰砰砰!群主陈风。金刚叩魔拳法真的好用啊,一拳一个小饕餮。怂怂的银河之力。圣王牧荒,牧哥你要的火种我发给你了。肖炎。牧荒坐在自家小院里看着群里的各位,露出了笑容,直到叮,牧荒的管家婆加入群聊。叮,牧荒的小徒弟加入群聊。(剧情时间线以本书为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