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两个人日记里的五四(第1页)

一秒记住【xiaoyanwenxue.com】精彩无弹窗免费!“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shg.tw)”!

具体对于某一件大事,日记里说还是不说,说多少,怎么说,也肯定代表了当时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且,往往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他的真实想法或者意图。

在做历史的人看来,日记虽然属于第一手材料,但却是不大好的材料。因为写日记的人,往往喜欢在日记里做假。对于很多人来说,日记,尤其是记述得比较详细的日记,在奋笔疾书的当时,就存了心,日后给别人看。如果这个人恰巧是个知名人士,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不过,就算是当初就存了心,料到自己的日记日后会出版,因而刻意表演的,作者对经过的事件,在叙述上兴许会刻意隐瞒或者颠倒黑白。但日记毕竟会表达出来作者当时的某种意图,至少这种意图,应该是真实的。具体对于某一件大事,日记里说还是不说,说多少,怎么说,也肯定代表了当时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且,往往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他的真实想法或者意图。毕竟,写日记不是在作案,非得花大心思掩盖痕迹。所以,只要研究者有心找,还是能找到些真东西的。

不用说,五四运动是件大事,尽管在运动的后期,商人和工人也参加进来,但大体上,人们还是习惯性地认为,这个运动跟学生和知识界关系更密切。而跟军人,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一个军人和一个在美国学文学的留学生比,大家肯定多半会认为后者对五四运动更关心些,很可能更热心,如果不是积极参与的话,至少也不会反对。而前者,正相反。即使不反对运动,运动也应该不会在他生活中留下什么痕迹。但是,我手边有两本已经出版的日记,一本是在哈佛留学的吴宓写的,一本是陕西军人胡景翼写的。读完之后,得出的印象,跟人们原先的预想,完全相反。

在中国,吴宓算是个很有知名度的学人,提到清华国学研究院,提到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赵元任,这四位教授的教授,总能联想到他。五四运动当口,他还没那么大的名气,正在哈佛读书,专业是英美文学。传统上,留学生尤其是学文科的学生,对于国内局势都相当关心,而且往往对国内政府不满。日本威逼中国签订“二十一条”的时候,这些学子就曾很是群情激奋过一次。此番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与“五四”抗争,动静更大,国际关注的程度更高,留学生的激动程度当然也更高。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吴宓这个几乎每天写日记的人,竟然对这场运动只字未提。显然,这里没有消息不通的问题,当时的美国报纸,对五四运动有报道。而且第二年跟“五四”相关的山东问题之交涉事件,吴宓的日记在同一时段就有反映。此前此后,关于新文化运动,诸如白话文学、写实主义、易卜生主义、《新青年》、《新潮》,乃至胡适、陈独秀,吴宓在日记里都多有提及。可是,“五四”的政治抗议运动,如火如荼,从火烧赵家楼到商民罢市,工人罢工,最后政府妥协,在吴宓的日记里,居然一点影子都没有。

当然,如果仔细搜的话,五四运动在吴宓的日记里还是有点蛛丝马迹的。至少在三个地方,吴宓还是影影绰绰地表达了他的一点看法。一是1919年9月7日,在一篇洋洋洒洒5000余字的日记中,借批评男女同校、女子参政,他写道:

处中国危亡一发之际,自以强固统一之中央政府为首要,虽以共和为名,亦切宜整饬纪纲,杜绝纷扰。

另一次是在1920年的3月28日,借议论清华的一次小学潮,发挥说:

今学生风潮盛起,持久不散,逾越范围,上下撑拒攻击,到处鸡犬不宁,不日必来外人之干涉,以外人为中国之君主。中国之人,尚不憬悟,清华之失,尚其小者。

同年4月19日,更进一步近乎绝望地议论道:

中国经此一番热闹,一线生计已绝。举凡政权之统一,人心之团结,社会之安宁,礼教之纲维,富强之企致,国粹之发扬,愈益无望。

这番“热闹”指什么?结合上下文以及当时的情景,应该就是指“五四”,不用说。吴宓对作为政治抗议的五四运动,很不满意,很有微词。但是碍于中西几乎一致的对运动的肯定,又不便直接露骨地发声唱反调,即便在日记里,也是如此——日记终要给人看的。

吴宓对五四运动的不以为然,跟他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有关。我前面讲到他的日记多次提及新文化运动,但每次说及,没有别的,就是一个骂字。说新文学是“乱国文学”“土匪文学”(1919年12月30日),说白话文学是“倒行逆施,贻毒召乱”(1920年2月12日),说“白话文学”“易卜生”“解放”是“牛鬼蛇神”“粪秽疮痂”。骂得拽文,骂得刻毒,上纲上线,无所不用其极,大有恨这些新文化人不死的感觉。

当然,我相信,吴宓的恨,并非出于个人恩怨,他的确是真心诚意这样想的。在他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很可怕的,可怕到不仅国将不国,而且家将不家,具体地说是危及他和他的小家庭。因为这个运动“邪说流传”,“‘解放’‘独立’‘自由恋爱’诸说盛行,必至人伦破灭,礼义廉耻均为湮丧”,自己的家也就完了。想到这里,吴宓甚至悲观地要自杀——“则宓虽欲求一家之安宁、父子之慈孝、伉俪之亲爱,亦不可得。呜呼,前途黑暗如彼,今日劳愁如此,吾生何乐?诚不如自戕其生,则数分钟内,一切苦难,均冥然不知。清静之极,快乐之极!……”(1920年4月19日)而且,据他自己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脑袋里总是有这种可怕的念头。

从表面上看,吴宓对“五四”的看法,跟国内一帮看到女子剪发、男女同校,便痛心疾首要死要活的冬烘的国粹派老朽,没有什么区别。其过敏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我们还没有听说,国内有哪个遗老遗少因为新文化运动而想到过自杀的,他们一般都是想让别人自杀。而吴宓辈的牢骚,毕竟跟卫道士有所不同。他当时生活在美国,而且是在美国的大学里,一个思想和生活都比较前卫的地方。在美国校园里见了太多的男女自由恋爱,未婚同居,下课携手钻树丛,赴“桑园之约”的景象;社会上也有在中国人看来,太多离婚通奸、寻妓作乐之事。但年少力壮的吴宓,却什么都不敢做,畏惧去做。若干年中,吴宓“不得与女人相见,虽欲一睹惊鸿之过影,一聆呖呖之莺声”,“亦势所不能”。因此日思夜想,未免“气愤愁惨伤怀。”(1920年4月19日)。实际上,可怜的吴宓是有点感到性压抑了,外界的刺激越大,他的压抑就越重。由压抑转为愤怒,转为反感,转为保守,进而上升为“主张”。激愤的骂街,也就来了。聊以欣慰的是,他同时却发现,美国也有相当多的知识界人士,对此现象很是反感,视为病毒。于是,他的这种气愤愁惨伤怀,多少变得有点正当,可以理直气壮了。反过来发现国内的新文化运动、伦理批判、个性解放的现状,跟他所反感的美国现实一样。因此,在他看来,所谓新文化的新,其实是学了西方坏的东西,等于把垃圾引进来。

胡景翼是个粗通文化的武人,曾任陕西督军陈树藩的团长,后来参与组织有国民党色彩的靖国军,跟督军对着干。直皖战后,归属直系,为直系偏师的一个师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跟冯玉祥合作倒戈,成立国民军,为第二军军长,也算是一个民国知名的军阀。五四运动前夕,他主掌陕西靖国军,在陕西跟皖系的陈树藩对峙,后来被诱骗入狱,软禁在西安。

按加拿大学者陈志让的说法,北洋时期的军阀,在文化观上,多属于保守阵营。胡景翼虽然去过日本,跟国民党走得很近,但也不例外。在政治上,他反对皖系,尤其痛恨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但他攻击徐树铮,却抓住一点,所谓徐的不孝。说是徐母之死,是因为徐树铮的不孝所致(1919年4月21日)。还崇拜关公,推崇清儒李二曲、傅青主。只是,这个传统主义者,对时事却颇为关心。在“五四”政治运动爆发之前,他不仅知道蔡元培其人,看过蔡的《石头记索隐》,而且还知道陈独秀,“然对陈独秀辈之说,亦不觉为是,而觉其放诞甚也”(1919年3月26日)。在胡景翼眼里,陈独秀不过是个口吐狂言、放浪形骸的名士。显然,在“五四”政治运动爆发之前,他对于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健将,相当不以为然。

然而,虽然他对我们后人所说的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不以为然,但五四运动本身,却在胡景翼的日记中,留下了很多痕迹。由于北京政府的封锁,也由于陕西偏僻,直到1919年的5月29日,胡才从《益世报》上看到运动的消息,知道了北京的学潮、上海的响应、蔡元培的辞职。由于不明巴黎和会上的真实情况,又按外交失败则责备交涉者的惯例,他认为首席代表外交总长陆徵祥“可斩也”,“否则外交亦无进步,而人以为卖国为常事矣”。同时,他又相当明白地指出,外交的失败,根子在段祺瑞身上。“老段等逞于私忿,意气用事,遂不惜饮鸩止渴,倒行逆拖(施),滥借外债,自残同胞,以至国家成如此现象,令人生忿”。此时,他对于五四运动,基本上还是抄报纸,没有多少自己的评论。

随着运动的发展,到6月中旬,政府被迫让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免职,内阁总理钱能训随之下台。他明显感到高兴,说:

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

但是唯对钱能训下台感到有些惋惜,觉得此人还不错,下台是被只知道“依靠日人,借款买枪,招兵发财”的武人派(指段祺瑞和徐树铮)排挤掉的(1919年6月17日)。此时,胡已经站在了学生一边。而天视民视的说法,跟吴佩孚的“五四”通电,很是相似。自打这时候起,原来跟直系没有多少关系的胡景翼,对吴佩孚一天天钦服起来。到直皖战争爆发之际,虽然双方孰胜孰负还没有定局,但在胡景翼眼中,吴佩孚已经是关岳一般的人物了(1920年7月3日)。而到了6月28日,当胡听人说此次运动大有成效,不仅英、美、法都乐意帮助中国,而且日本“亦欲让步”(其实不确),胡兴奋之极,说学生比宋时的太学生还要厉害,“予(胡自称——笔者注)喜予国民气尚未尽死,公理尚在人心,国或不亡,而是非尚在”。进一步,他忽然感觉自己也是学生了,他的爱国事业不孤单了,居然在日记中三呼:“中华民国万岁”“学生万岁”“予之事业万岁”!

有意思的是,胡景翼还发现了这场运动跟陕西人的关系。陕西学生屈武上京,到总统府请愿,“屈武以头撞徐世昌之足,再撞其柱。政府诸人惧,又感其诚,遂得许多完满结果。”因此他非常佩服屈武,觉得陕西有人(1919年10月15日)。关于这次请愿,屈武也有回忆,不过,没有说他以头撞徐世昌的脚,也没有碰柱子,而是以头碰地,“血流如注”,近似于现在人很不屑的下跪磕头请愿之举。

耐人寻味的是,运动过后,胡景翼开始看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连看了很多天,一直到把书看完,感觉“其中无予不能解者”(1920年4月13日)。自负之中,带有了某种认同。显然,政治的意向,已经悄然影响到了他的文化观念。

在那个时代的一批杰出的学人中,不仅有热心学理输入的西化派,也有文化保守主义者。同样留学欧美,却往往同途而异归。爱写日记、爱发牢骚的吴宓,暴露他的想法,其他人嘴上不说,心里有数。吴宓在日记中多次提及陈寅恪,说他们在美国的交往,如何投缘。对他们来说,“五四”新文化,即使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他们喜欢的东西。至于脑后一直留着辫子的王国维先生,不仅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而且对于社会运动,更是感到十分恐惧。他们的学术成就是一回事,但文化态度是又一回事。基于文化态度和立场,他们不可能对“五四”这样的运动抱有好感。

相对而言,胡景翼是个军阀,但政治上却亲近民族主义,因而天然对“五四”爱国青年抱有好感。对皖系的不满,固然有利益之争的成分,但未尝没有对段祺瑞争取日本援助而出卖主权的行为的不满。其中,吴佩孚、冯玉祥和胡景翼以及南方军阀赵恒惕等人,还是相当具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在平时,他们的军队纪律就比较好,而且没有多少劣迹。因此,他们对五四运动的呼应,不仅仅是出于派系之争而争取舆论,也有基于正义的互相感染和相互支持。

其实,吴宓、陈寅恪这样的人,未必会对皖系政府有什么好感,但出于文化观上对“五四”新青年的不喜,连带着对反政府的行为,也有了反感。反过来,吴佩孚、胡景翼这样的军人,其思想基础,肯定是传统的,但在民族主义方面,却很容易跟“五四”青年走到一起。尤其是在跟皖系发生利益的激烈冲突之际,对“卖国政府”的义愤,很容易使两种性质的民族主义,在爱国的旗帜下汇成一条洪流。

九转天尊丁烈然儿  三国之帝临天下  秦天道温书欣  系统带我去问道  唐昊小农民  武帝神体风浩宛欣  从前那些沙砾  异世封天  清穿守则  生而不凡林北  降龙幕笛  最强狂暴续命系统  亡灵祀  剑灭苍穹  陆先生又进黑名单了  大医直播间  鬼医农女:帅哥,耕田吗皇甫筱司马槿  万界∶开局从鸿蒙苏醒  最强末世三国系统  超强小保安  

热门小说推荐
跨界修真大富豪

跨界修真大富豪

快递员周泽意外穿越,来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修真世界昆仑圣域。这里是修真者和仙界大佬的天下,同样也有和他一样天生没有灵脉肉骨凡胎的凡民这里的仙尊仙帝穿西装打领带开公司住豪宅这里的仙剑法宝在专卖店就能订购这里的仙丹是在连锁药店出售的,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没有金手指,没有开外挂,也没有系统帮忙来到修真世界却身为凡民的周泽,或许是史上最倒霉的穿越者了。更倒霉的是他一来就惹上了一个...

逍遥法外 小猪呼噜

逍遥法外 小猪呼噜

有的人公然挑衅法律,有的人躲在法律也无法触及的角落。看似平凡无奇的案件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真像。谁来制裁逍遥法外之徒?已经死亡的人再次出现。重生,可以洗脱所有罪名吗?重生,可以长生不老吗?邪恶的科学能否逆天?还是终将导致毁灭?以自身为试验品的科学家,他的命运会如何?...

末世大农场主

末世大农场主

末世大农场主由作者婆娑忍土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末世大农场主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我用房东身份混都市

我用房东身份混都市

唐云身为当今地下世界当之无愧的强者,因执行任务,被人陷害卷入一场国际斗争,被楚国最大的邪恶首领血皇后悬赏通缉,无奈之下只能退役回到老家中海躲避,与此同时暗中调查陷害自己的幕后主使。唐云在中海曾经暗中买下的别墅中休养,偶遇从前的女神被房东驱逐,又遭到追求者纠缠,唐云挺身而出装逼打脸,将别墅房间租给女神,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自然发生暧昧。...

毒医特工:邪君狂后

毒医特工:邪君狂后

乖,轻点!不要停!爱妃,本王只是帮你洗个脚而已,别这样绝色邪王欲哭无泪,她这是要弄疯他的节奏。她是毒医双绝的腹黑特工,穿越于军师世家的废材小姐身上,睁眼就直接强吻了绝世美男。原本以为柔弱美男很乖巧,然而邪王太勇猛,狂妃吃不消。他是绝色王爷,也是杀手君王,无情无爱,却因她动了心,成为宠妻狂魔。屠戮天下又何妨?只为护她安好,哪怕血流成河!爷,楼里有...

埃提亚

埃提亚

这是一个真实又虚幻的世界,在这里虚幻和真实之间没有界限。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印刻在你的灵魂里,只是这些印刻依然是虚幻的。虚拟实境游戏埃提亚,一个存在于虚拟当中最真实的世界。公历2098年1月1日盛世公测,在这里你永远都不是一个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