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第1页)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

唐高祖的得天下,大半由于秦王世民之力,而即位之后,却立建成做太子,于是有“玄武门之变”。高祖传位于世民,是为太宗(玄武门之变。可用《通鉴纪事本末》参考。然而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不传的)。

唐太宗是一个贤主,历史上称他勤于听政,勇于纳谏,能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直臣魏征。在位之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至于“行千里者不赍粮”,“断死刑仅三十九人”这种话,虽然不免有些过情,而且未必合于事实(譬如断死刑之所以少的,一定是由于官吏希旨,粉饰太平,这是可以推想而得的),然而“贞观之治”,总要算历史上所罕见的了。唐朝的治法,是集魏晋南北朝的大成,这个且待第十五章里再讲。而唐朝一朝,和域外诸民族,关系尤大。现在且述个大略。

唐朝的对外,最重要的还是和北族的关系。突厥启民可汗死后,子始毕可汗立。部众渐强。这时候,又值中国丧乱,边民避乱的,都逃奔突厥。于是突厥大盛,控弦之士数十万。割据北边的人,都称臣于突厥。唐高祖初起,也卑辞厚礼,想得它的助力。然而却没得到它多少助力。天下已定之后,待突厥还是很优厚的。然而突厥反格外骄恣。大抵游牧民族,总是“浅虑”而“贪得无厌”的。而且这种人所处的境遇,足以养成他“勇敢”、“残忍”的性质。所以一种“好战斗”的“冲动”,极其剧烈。并不是一味卑辞厚礼,就可以和他“辑睦邦交”的。而且一时代人的思想,总给这个时代限住,这也是无可如何的事。“前朝的遗孽,想倚赖北族,北族也把他居为奇货。”这种事情,“齐周”、“周隋”之间,已经行过两次了,已经行之而无效的了。然而隋唐之际,还是如此。突厥内部,有个义成公主,煽惑它犯边。而外面却也有个齐王暕,可以给它利用。始毕死后,弟处罗可汗立。处罗死后,弟颉利可汗立。从启民到颉利四代,都妻隋义成公主(这是北族的习惯如此)。到颉利,就迎齐王暕,置之定襄(在如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没一年不入寇,甚至一年要入寇好几次,北边几千里,没一处不被其患。高祖几乎要迁都避他。而唐朝对待它的法子,也还是抄用隋朝的老文章,这个真可谓极天下之奇观了。处罗可汗的儿子,主治东方,仍称为突利可汗。太宗和他,本来是认得的,于是设法离间他。而颉利这时候,又失掉铁勒的心。北方的铁勒,一时叛他。推薛延陀回纥为主。而国内又遇着天灾,于是国势大衰。公元629年,颉利拥众漠南,想要入寇。太宗遣李靖等分道伐他。李靖袭破颉利于铁山(在阴山之北),颉利遁走。为唐行军总管张宝相所擒。于是突厥之众,一时奔溃。也有北降薛延陀的,也有西走西域的,而来降的还有十几万。太宗初时,想把它处之塞内,化做中国人(当时魏征主张把它迁之塞外,温彦博主张把它置诸中国,化做齐民。辩论的话,具见《唐书·突厥传》。太宗是听温彦博的话的。著《唐书》的人,意思颇有点偏袒魏征。然而温彦博的话,实在不错。唐朝到后来,突厥次第遣出塞外,而且不甚能管理它,仍不啻实行魏征的政策。然而突厥接连反叛了好几次,到默啜,几乎恢复旧时的势力,边患又很紧急,这都是“放任政策”的弊病。——“唐朝驾驭突厥的政策,和它的效果”,这件事情,颇有关系,可惜原文太长,不能备录。读者诸君,可自取《唐书》一参考)。后来见它不甚妥帖,才用突厥降人李思摩为可汗,叫它还居河北。这时候,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已徙居突厥故地(真珠可汗,名夷男。突厥还没灭亡的时候,太宗就册封他做可汗,以“树突厥之敌”。突厥灭后,就徙居突厥故地),形势颇强。李思摩不能抚驭,依旧逃归中国。公元644年,真珠可汗卒,子拔灼立。薛延陀内乱,太宗趁势又把它灭掉。于是回纥徙居薛延陀故地。铁勒的强部,本来只有薛延陀和回纥,薛延陀既亡,回纥还没强盛。对于中国,奉事唯谨。于是北方的强敌,又算暂时除掉。

至于西突厥,则到高宗手里,才给中国征服的,见下节。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

唐朝所谓西域,和汉朝的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后汉和西域的交通:葱岭以西,从永初以后就绝掉;葱岭以东,直到桓帝延熹以后才绝(参看本篇第七章第二节)。两晋时代,只有苻坚盛时,曾命吕光征服西域。也只及于葱岭以东(详见《晋书·吕光载纪》和西域诸国的传)。后魏到太武时,才和西域交通,兼及于葱岭以西(当时西域分为四域:“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这就是第四章第二节所说“狭义的西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是如今的伊朗高原。“者舌以南〈详见《元史译文证补》二十七上〉月氏以北为一域”,是如今吉尔吉斯旷原之地。“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是如今土耳其之地。其详可参考《北史》)。然而后魏和西域,没有多大的关系。隋炀帝时,曾招致西域诸国入贡,共四十余国。惜乎当时的记录,多已失传,所以“史不能记其详”。总之。中国和西域的关系,汉朝以后,是到唐朝才密切的。

要晓得魏晋以后西域的情形,就得晓得月氏和哒。月氏,已见本篇第四章第一节。它从占据大夏故地之后,东西域算做大国,文明程度也颇高。中国的佛教,就是从月氏输入的(参看第十五章第六节)。到西元五世纪后半(公元551—600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至隋文帝开元十年),才给哒所破,支庶分王,便是《唐书》所谓昭武九姓(《北史》:“康国者,康居之后也……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其国。枝庶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唐书》:“康国,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为突厥所破,稍南依葱岭,即有其地。支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并姓昭武。”按:康居没有住过祁连山北,月氏西徙,也远在突厥勃兴以前。《北史》说康国是康居之后,明系误谬。《唐书》“为突厥所破”,突厥也明系匈奴之误。月氏为哒所破,中国史不载其事,西洋史也不详。但月氏西徙以后,分其国为五部翕侯,后来贵霜翕侯并四部为一,明有统一的共主。照《北史》、《唐书》所载,只有支庶分王,明是统一政府给哒灭掉以后的情形。康国,亦称萨末鞑,又作飒秣建,元魏称悉万斤,就是如今的撒马尔罕。安,又称布豁,亦作捕喝,就是如今的布哈拉。东安,亦称小安,又称喝汗,在安东北四百里。曹,又称西曹,亦称劫布咀那,在米国之北,西三百余里而至何国。东曹,亦称率都沙那,又作苏对沙那,苏都识匿,北至石,西至康,皆四百里。中曹,在康之北,西曹之东。石,亦称柘支,又作柘析,又作赭时,就是如今的塔什干。米,又称弥末,又作弭末贺,北距康百里。何,亦称屈霜你迦,又作贵霜匿,在劫布咀那西三百余里。火寻,亦作货利习弥,又作过利,就是后来的花剌子模。戊地,《西域记》作伐地,在布豁西四百余里。史,亦称佉沙,又称羯霜。南有铁门山,就是《明史》所谓渴石,如今的加尔支。以上昭武九姓诸国释地,据《唐书·西域记》,参照《元史译文证补》和近人丁氏谦的《西域记考证》。《北史》又有乌那遏,都乌游水西〈如今的阿姆河〉。东北去安四百里,西北去穆二百里。又有钹汗国,《唐书》作宁远,都葱岭之西五百余里。东距疏勒千里,西去苏对沙那,西北去石国,各五百里,国王也都姓昭武。又《北史》另有大月氏国,都剩蓝氏城,小月氏,都富楼沙城。总而言之,月氏虽为哒所破,以至土崩瓦解,然而支庶分王,依旧到处都是,实在还不止《唐书》所载昭武九姓。诸国的全亡,当在大食东侵以后,史书阙略,无可详考了)。然则哒又是什么呢?

“西藏古时候唤做什么?”“是唐朝的吐蕃。”这种问答,是很容易得到的,是人人以为不错的,然而实在太粗略了些。按《唐书》:

吐蕃,本西羌族……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氏。或曰:南涼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曰樊尼,曰傉檀,傉檀嗣,为乞伏炽盘所灭。樊尼挈残部臣沮渠蒙逊,以为临松太守。蒙逊灭,樊尼率兵西济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云。

这两说,都说吐蕃就是羌。如今的藏族,和历史上的羌人有一个大异点。便是藏族是“一妻多夫”,羌人是“一夫多妻”。然则为什么历史上“一妻多夫”的种族,不把它算做藏族的祖宗,反要拉一个“一夫多妻”的羌人呢?

如今的青藏高原,在地文地理上,可以分做四个区域。

1.后藏湖水区域(其地高而且平)。

2.前藏川边倾斜地(雅鲁藏布江以东,巴颜喀拉山脉以南,大庆河以西,诸大川上游的纵谷。兼包四川、云南的一部)。

3.黄河上游及青海流域。

4.雅鲁藏布江流域(喜马拉雅、冈底斯两山脉之间)。

2、3都是羌族栖息之地。4是吐蕃发祥之地。1就是藏族的居地了。藏族见于历史上的,凡三国,都有“一妻多夫”的风习的:一是哒,一是女国(《唐书》作东女〈对于西女而言之。“西女,西北距拂菻西南际海岛……拂菻君长,岁遣男子配焉。俗产男不举。”亦见《唐书》〉,又称苏伐剌拏瞿呾罗〈《西域记》同〉。《西域记》又云:其地在大雪山中,北距于阗,东接吐蕃,正是如今后藏之地。女国的结果,《唐书》本传不详,《南诏列传》南诏给韦皋的信,有“西山女王,见夺其位”两句,可见女国系为吐蕃所灭了),一是《唐书·南蛮传》中的名蔑(原文云“其人短小,兄弟共取一妻。妇总发为角,以辨夫之多少”)。而哒最大。

哒的事迹,中史阙略,西史也不详,但约略晓得西元五世纪中,是哒的全盛时代。它的疆域,西至波斯,东至天山南路。都城在吐火罗,就是如今巴尔赫。《北史》把吐火罗哒,分做两国,是误谬的(据丁氏《大唐西域记考证》、《南史》“滑国,车师别种”,《北史》“大月氏之种类,亦曰高车之别种”,都是误谬的)。哒盛强的时候,曾征服西北两印度。公元522年顷,北印度乌苌国,有超日王出,把哒逐之境外;而突厥亦兴于北方,攻击哒;哒腹背受敌,公元562年顷,国遂分崩,突厥代领其地。

以上是葱岭以西的情形;葱岭以东,从后汉以后,诸小国就开了一个互相吞并的局面,其兴亡不甚可考。到唐时,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五国较大(高昌,就是汉朝车师之地,其王是中国人。详见《晋书》和《北史》,兹不备举)。也役属于西突厥。唐太宗时候,对于高昌、焉耆、龟兹三国,都用过兵。初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后来徙治焉耆。这时候,葱岭以东,要算绥服,到公元653年,高宗灭掉西突厥,把西突厥的属地,都分置羁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对于西域的威声,这时候要算极远了。

第三节 印度雅利安人入藏

如今要说到吐蕃了。讲吐蕃人的历史,自然要以吐蕃人自述的话为据。《蒙古源流考》一书,是蒙古人既信喇嘛教之后,把旧有的《脱卜赤颜》,硬添上一段,算是蒙古人系出吐蕃王室的(参看第三篇第七章第一节)。拿来讲蒙古的历史,极不可靠;却是其中述吐蕃王室的来历,都是吐蕃人自己说的话。据原书(原书文理极劣,且全录太繁,所以加以删润):

巴特沙拉国乌第雅纳汗生一子;善占之“必喇满”占之,曰:此子克父,必杀之。而锋刃利器,皆不能伤,乃贮以铜匣,弃之恒河中。外沙里城附近种地之老人,见而收养之。及长,告以前事;此子遂向东方雪山而去。至雅尔隆赞,唐所有之四户塔前,众共尊为汗;时岁次戊申,戊子后一千八百二十一年也。是为尼雅持赞博汗。胜四方部落,为八十八万土伯特国王。传七世,至智固木赞博汗(按:“赞博”,都是“赞普”的异译),为奸臣隆纳木所弑。其长子罝特,逃往宁博地方。次子博啰咱,逃往包地方。三子布尔特齐诺,逃往恭布地方(一本作恭博。按:这个人,就是后文硬把他算做蒙古的始祖的),隆纳木据汗位一载,旧日数大臣诛之;迎立博啰咱,是为六贤汗之首。六贤汗后,又传衍庆七汗,妙音七汗,而至名哩勒丹苏隆赞。名哩勒丹苏隆赞,以丁丑年生,实戊子后二千七百五十年。二十三岁,己丑,即汗位。

名哩勒丹苏隆赞,就是《唐书》的松赞干布。即位之年,岁在己丑,是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生年丁丑,应当是隋炀帝的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这一年是戊子后2750年,则尼雅持赞博汗始王土伯特的戊申,是周赧王的二年了(公元前313年)。《源流考》的世次年代,固然全不可据。然而这所谓土伯特,如今西藏人自称,还是如此(异译作唐古特、图伯特)。“土伯”二字,就是吐蕃的对音(“蕃”读如“播”。“特者,统类之词”,见上节引拉施特《蒙古全史》)。所谓恒河、雪山(喜马拉雅山)都在印度地方。和如今研究“西藏学”的人,说“西藏地方的贵种,是印度雅利安人,由喜马拉雅山峡路,迁入西藏”的话也相合。然则所谓土伯特,就是我上节“所说藏族”的名称。至于吐蕃的王室,自出于巴特沙拉国,并不是土伯特。

然则藏族的“藏”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说这就是“羌”字。“羌”、“藏”,古都读如“康”。到“羌”字的读音改变,就写作“藏”字;“藏”字的读音又变,就又写作“康”字了。土伯特本只占领后藏高原的地方;从印度迁入的雅利安人(和吐蕃王室同族),更只占领雅鲁藏布江流域。自此以外,前节所举的2、3两个区域,都是羌人分布的地方。汉时的所谓羌人,据地本在青海和黄河上游流域,已见本篇第九章第一节。这一带地方,到晋朝时候,为鲜卑、吐谷浑所据(吐谷浑是慕容廆的庶兄。和廆不睦,西徙附阴山。后来逐渐迁徙,而入于如今的青海地方。他的子孙,学中国“以王父字为氏”的例,就把“吐谷浑”三字,做了国名。详见《晋书》、《南史》、《北史》),羌人都被他征服。其独立的部落,还有宕昌(《北史》:“在吐谷浑东,益州西北”),邓至(在平武〈如今四川的平武县〉以西,汶岭〈岷山〉以北),党项(东接临洮〈如今甘肃的岷县〉、西平〈如今甘肃的西宁市〉。西拒叶护——指突厥的辖境而言),都是在岷山以北的。其岷山以南,诸大川的上游,则有嘉良、附国、薄缘夷等(《北史》:“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应当是如今的鸦龙江和金沙江。“附国西有薄缘夷。其西为女国。女国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往往有羌。”女国在如今的后藏,女国东北的山,应当是长江、怒江之间的山了。此外《北史》和《唐书》,所载琐碎的名字还很多,今不具举)。都在“深山穷谷,无大君长”。所以吐蕃强盛以后,就都为所役属。

从印度侵入的雅利安人,因为做了土伯特王,就改称土伯特(吐蕃),而它种族的本名遂隐。吐蕃王室强时,羌人都被它征服,和中国交涉,都是用“吐蕃”出名,“羌”字的名词,就暂时冷落。但是羌人毕竟是一个大种族,它所占据的地方也很大,这“羌”字的名词,毕竟不会消灭的。到后世同中国交涉,就又用“羌”字出名。

但是这时候,“羌”字的读音,已经改变了;就照当时的口音,把它译作“藏”字。到后来,“藏”字的读音,又改变了,于是“藏”字又变做地理上的名词,而向来“译做羌字藏字的一个声音”,又照当时的口音,译做“康”字。于是把西藏一个区域,分做康、藏、卫三区,而“康”字、“藏”字,遂同时并行,变做地理上的名词。如果推原其始,则有“一妻多夫的风习”的这一个民族,应当正称为土伯特(吐蕃),不得借用“藏”字。从印度侵入的这一支人,更应当加以区别,或称做“吐蕃王室”,或称做“雅利安族”;现在一概称为藏族,不过是随俗的称呼,学术上精密研究起来,这种笼统的名词,是不能用的。“现在的所谓藏族”,依我剖解起来是如此,不知道对也不对,还望大家教正。

羌族和土伯特所处的地方,都是很瘠薄的,所以文明程度不高。吐蕃王室,从印度侵入,它的文明程度,自然要高些,所以就强盛起来了(吐蕃的信史,就起于名哩勒丹苏隆赞,以前的世次,都是不足信的)。唐太宗时,吐蕃因求“尚主”不得,曾经一攻松州(如今四川的松潘县),太宗派侯君集把它打败。但是旋亦许和,把宗女文成公主嫁它。这位文成公主,和吐蕃的开化,大有关系(如今西藏人还奉祀她)。文成公主好佛,带了许多僧侣去;松赞干布又打破泥婆罗(如今的廓尔喀),娶了它一个公主,这位公主,也是好佛的;吐蕃从此,才信奉佛教,而且派人到中原、印度留学,定法律,造文字;也都见《蒙古源流考》(松赞干布,可认为一个热心文化的人。后来吐蕃和中国构兵,都是松赞干布死后,专兵权的大臣所为。松赞干布对中国,始终很为恭顺。看《唐书》本传自知)。

因为和吐蕃交通,而中国的国威,就宣扬于印度,这也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这时候玄奘,游历到印度,对乌苌国的尸罗逸多王,陈述“太宗神武,中国富强”。尸罗逸多便遣使交通中国。公元648年,尸罗逸多死了,其臣阿罗那顺自立。中国使者王玄策适至,阿罗那顺发兵拒击。王玄策逃到吐蕃边境,调吐蕃和泥婆罗的兵攻他,生擒阿罗那顺,下五百余城。中国和印度,发生兵争的关系,在历史上就只这一次。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

从隋炀帝东征失败以后,高句丽就格外骄傲;联合百济,屡侵新罗,新罗无法,只得求救于中国。唐太宗初时,也无意于为它出兵;到公元642年,高句丽大臣泉盖苏文弑其主高建武(建号荣留王,是婴阳王的兄弟。立其侄宝藏王高藏)。太宗以为有隙可乘,想趁此恢复辽东,就出兵以伐高句丽(《唐书》载太宗谓臣下:“今天下大定,惟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可见得这一次用兵的动机,不全是为新罗)。

太宗的用兵,自然和隋炀帝不同;然而这时候,中国用兵于高句丽,有种种不利之点;所以以太宗的神武,也犯了个“顿兵于坚城之下”的毛病,不能得志。太宗以公元645年二月出兵。四月,渡辽河,克辽东;进攻安市(在如今盖县境);破高句丽援兵十五万于城下。然而安市城小而坚,攻之遂不能克。九月,以辽左早寒,遂班师。这一次,虽然没打败仗;然而兵威的挫折和实际的损失,是不待言而可知的。太宗深以为悔。

御驾亲征,手下的人把这件事看得太隆重了,用兵就不觉过于持重,不能应机,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所以反不如偏师远斗的利害。公元660年,高宗因高句丽、百济攻新罗益急,遣苏定方自成山(在如今山东的文登市)渡海攻百济,破其都城。百济王义慈降,百济人立其弟丰,求救于高句丽、日本。公元663年,刘仁轨大破日本兵于白江口(如今的锦江)。丰奔高句丽。百济亡。公元666年,泉盖苏文死。三子争权,国内乱。明年,高宗遣李伐高句丽。公元668年,也把它灭掉。于是朝鲜半岛,只剩了新罗一国。唐朝在平壤设了个安东都护府,以统治高句丽、百济的地方。这时候,中国对东方的声威大振,日本和中国的交通,在此时也称极盛。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

以上所说的,是东西北三方面的情形。还有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方诸国的交涉,也得大略说一说。中国的海岸线,是很长的。闽、浙、广东(当时且兼有越南的一部分)等省,曲折尤富。南方的国民,在海上所做的事业也不少。可惜中国历代,都注意于陆而不注意于海;就是盛强的时候,国力也只向西北一方面发展。这许多冒险的国民,做了国家的前驱;不但没有国力做他的后盾,使他们的事业发扬光大;连他们的姓名事迹,也都在若有若无之间了。现在且根据着历史所载,把当时南方诸国的情形,大略说一说。

按当后汉时,中国交州的境域,大约包括如今越南的北部(从广和城以北)。分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三国时,分为交趾、新兴、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六郡。晋初因之)。晋初,日南的南境,据地自立,这个便是林邑(其都城,就是如今的广和城。唐至德以后,谓之占城国);林邑的南边,就有扶南(在澜沧江下流临暹罗湾),真腊(如今的柬埔寨),赤土(如今缅甸境内的地那悉林);这都是后印度半岛较大的国。其顿逊、毗骞、诸薄、马五洲、自然大洲,却是因扶南而传闻的(《南史》:扶南,“其南界三千余里,有顿逊国。在海崎上,地方千里。城去海十里。有五王,并羁属扶南”。“顿逊之外,大海洲中,又有毗骞国。去扶南八千里。”“又传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国东有马五洲。复东行涨海千余里,至自然大洲。”顿逊,当在马来半岛的南端。毗骞,似在苏门答腊。诸薄国,马五洲,或者是婆罗洲。自然大洲,或者是巴布亚。史称扶南王范蔓,“做大船,穷涨海,开国十余,辟地五六千里”。想是因此而传闻的……范蔓是中国人)。

此外当南北朝时候,通贡于南朝有:

诃罗陁。

团宠师弟云苟圣  弑魂录  中华万年历全书  祭天剑  创造诸天小世界  骷髅画  诡秘:从刺客序列开始  我的弼马温生涯  孤枫绝涯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他温柔似烈酒  豪迈人生  距你万千光年  鲁迅作品选  都市重生之开局获得毒液  先恶之患  不当渣男要修仙  万物有灵  痴傻公主重生保命记  

热门小说推荐
黄金渔村

黄金渔村

aaaa远离城市的喧嚣浮躁,回老家小海岛悠闲度日。aaaa捕鱼捉虾遛狗,清蒸红烧爆炒,欢乐轻松惬意的小日子美滋滋,千金也不换!aaaa读者群1026489993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黄金渔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黄金渔村最新章节黄金渔村无弹窗黄金渔村全文阅读...

深爱缘于光年

深爱缘于光年

深爱缘于光年字数2149527我的前半生是金丝雀,后半生是商场。酒店里,他夹着烟,吞云吐雾,和我在一起,我来治疗你的…冷淡。她不屑地轻嗤。他们约定好了只婚不爱,各取所需,到底谁动了真感情?...

顾先生请原谅

顾先生请原谅

顾家往上八代就是望族,二少顾渊泉年方二十四接掌故源集团。刚高中毕业的孤儿景元姗,傻傻的上门求抱养,转身被送进监狱。没人知道狱中发生了什么,而顾渊泉成了最冷酷无情的霸总。景元姗获得假释,面对的是景妈妈病逝,还得接手另十二个被收养的孤儿。顾渊泉现在,我养你,或者你养我。景元姗一边去,别影响我做影后。...

颤抖吧,渣爹

颤抖吧,渣爹

颤抖吧,渣爹由作者舞夜夭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颤抖吧,渣爹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全球通缉:boss爹地不好惹

全球通缉:boss爹地不好惹

作者长安不夜的经典小说全球通缉boss爹地不好惹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全球通缉boss爹地不好惹乔晚晚一不小心招惹上了笑容深邃勾魂的霸道总裁。带球横跨了大半个地球,乔晚晚蜕变回国。却没想到在办公室里就被男人摁在墙上,狠狠地盯住,你还敢回来?这时忽然冲进来一个粉嫩的小包子,将女人护在怀里。坏蛋,放开我妈咪!...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