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文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6章(第1页)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2)

可惜‐‐是我觉得可惜‐‐眼前在国内学术界中,读杂志的风气,颇为不振,不但外国的杂志不读,连中国的杂志也不看。闭门造车,焉得出而合辙?别人的文章不读,别人的观点不知,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不闻不问,只是一味地写来写去。这样怎么能推动学术前进呢?更可怕的是,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人提出。有人空喊&ldo;同国际学术接轨&rdo;。不读外国同行的新杂志和新著作,你能知道&ldo;轨&rdo;究竟在哪里吗?连&ldo;轨&rdo;在哪里都不知道,空喊&ldo;接轨&rdo;,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ldo;学术良心&rdo;,好像以前还没有人用过这样一个词,我就算是&ldo;始作俑者&rdo;吧。但是,如果&ldo;良心&rdo;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讲的&ldo;人之初,性本善&rdo;中的&ldo;性&rdo;的话,我是不信这样的&ldo;良心&rdo;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ldo;性&rdo;就是&ldo;食、色,性也&rdo;的&ldo;性&rdo;;其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同这种本能作斗争的一生。有的人胜利了,也就是说,既要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人。让别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程度越高,他的&ldo;好&rdo;,或&ldo;善&rdo;也就越高。&ldo;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rdo;,是地道的坏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有人要问:既然你不承认人性本善,你这种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十分满意的解释。《三字经》上的两句话&ldo;性相近,习相远&rdo;中的&ldo;习&rdo;字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过了幼稚阶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会感到,人类必须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绝对地想到自己,那么,社会就难以存在,结果谁也活不下去。

这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头来谈&ldo;学术良心&rdo;或者学术道德。学术涵盖面极大,文、理、工、农、医,都是学术。人类社会不能无学术,无学术,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人类福利就不能提高;每个人都是想日子越过越好的,学术的作用就在于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这样的骗局决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为烈。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决不允许的。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

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ldo;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rdo;&ldo;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rdo;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ldo;德&rdo;)完全一致。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

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ldo;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rdo;可以补充在这里。

思想家与哲学家

我又有了一个怪论,我想把思想家与哲学家区分开来。

一般人大概都认为,我以前也曾朦朦胧胧地认为,所有的哲学家都是思想家。哪里能有没有思想的哲学家呢?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古今中外的哲学史告诉我们,哲学家们大抵同史学家差不多,想&ldo;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rdo;,方式稍有不同,哲学家们探讨的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真谛,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存在和意识的关系,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他们时有精辟之论,颇能令人心折。但是,一旦他们想把自己的理论捏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的时候‐‐一般哲学家都是有这种野心的‐‐便显露出捉襟见肘,削足适履的窘态。

我心目中的思想家,却不是这个样子。他们对我在上面谈到的那些问题也可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决不硬搞什么体系,决不搞那一套烦琐的分析。记得有一副旧对联:&ldo;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rdo;我觉得,思想家就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人。他们不发玄妙莫测的议论,不写恍兮惚兮的文章,更不幻想捏成什么哲学体系。他们说的话都是中正平和的,人人能懂的。可是让人看了以后,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觉得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空口无凭,试举例以明之。我想举出两个人:一个是已故的陈寅恪先生,一个是健在的王元化先生,都是中国学术界知名的人物。

寅恪先生是史学大师,考据学巨匠。但是,他的考据是与乾嘉诸大师不同的,后者是为考据而考据,而他的考据则是含有义理的。他从来不以哲学家自居。然而他对许多本来应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的看法却确有独到之处,比如,对&ldo;中国文化&rdo;,他写道: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论,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言简意赅,让人看了就懂,非一般专门从事于分析概念的哲学家所能企及。此外,寅恪先生对中国历史研究还有许多人所共知的见解。总之,我认为,寅恪先生不是哲学家,而是思想家。

王元化先生是并世罕见的通儒,他真可以说是学贯中西,古今兼通。他的文章我不敢说是全部都读过,但是读得确实不少。首先让我心悦诚服的是他对五四运动的新看法。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它有种种不同的议论和看法,至今仍纷争不休。我自己于无意中也形成了一种看法。但是,读了元化先生论&ldo;五四&rdo;的文章,我觉得他的看法确实鞭辟人里,高人一筹。他对当前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从中都能得到启发。总之,我认为,元化先生不是哲学家,而是思想家。

我崇拜思想家,对哲学家则不敢赞一词。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痛并快乐着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另一种回忆录  大唐西域记  学问人生  季羡林的人生哲理:忆往述怀  白说  牛棚杂忆  英雄时代  留德十年  SARS危机  北方城郭  镜·神寂  季羡林谈人生  羽·青空之蓝  石破天惊  季羡林生命沉思录  幸福了吗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热门小说推荐
网游之青城剑仙

网游之青城剑仙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这是亦真亦幻的仙侠游戏,一个青城弟子在彼岸的世界中仗剑前行的故事。没有重生,有的是勇气和智慧的碰撞没有先知,有的是技术与谋略的相交。...

超级巨鲲分身

超级巨鲲分身

基地市前,异界大军兵临城下,地球武者誓死坚守!忽然,一只巨兽,带着变异兽大军踏空而来。那是一只鲲,身长十万米,高两万米,浑身布满钢铁鳞片,长相狰狞恐...

唐朝好驸马

唐朝好驸马

认祖归宗之时,现代长孙冲被吸入末世空间,为了再次见到父母,不得已被送入唐朝,成为唐朝驸马长孙冲!来到唐朝,人生地不熟,当然要抱最粗的大腿,皇帝最大,嗯,那就李二吧!李二是个好皇帝,成功的帝王,但不是一个好兄弟,好儿子,好父亲。为了能够顺利抱上最粗的大腿,长孙冲极力巴结姑丈李二,帮他孝敬太上皇,调教众皇子。悲催的发现这样还不行,那些个女婿除了他长孙冲,其他也都不是什么好鸟,还得替李二调教女婿。李二吐沫横飞,指点江山只有一个好儿子不行,我要一群好儿子一个好驸马不够,我要一群好驸马。长孙冲举手弱弱说一句您确定这是调教皇子,驸马,而不是养猪赶牛放马?...

重生之绝世青帝

重生之绝世青帝

一代青帝遭人暗害,重生千年之后,为重登帝位,亲刃血仇,修无上功法,征战九天十地,最终成绩帝尊霸业!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读者Q群323198893...

重生霍不凡

重生霍不凡

资产千亿的霍家继承人霍不凡,被谋杀后重生在了一个底层男子的身上。在头疼如何面对这对不知情的母女时,霍不凡发现真凶已经将他的替身推至台前,意图窃取霍家的资产。唯一的办法,就是扎根于这个近乎破裂的家庭,从零开始,快速崛起,与幕后真凶抢时间。可是,万一时间长和这个漂亮到极点的老婆处出感情怎么办?护爸狂魔的可爱闺女不解的昂起头爸爸,你怎么不跟妈妈一起睡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